苏格拉底式讨论 苏格拉底式提问( 二 )


父母跟孩子说话时,大多问的是导向性问题而非开放性问题 。导向性问题更像是说教,问题后面会有标准答案的目的和导向,对方只能回答“是”与“不是” 。而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对方可能会有我们没有预料到的回答和收获 。做父母最大的功课,就是要改掉说教的坏习惯,练习提问的技术,从问导向性问题转变成为问开放性问题 。
问开放性问题的关键,是提问时心态是开放的,而不怀着具体的期待 。比如当我们问孩子:“这是你最喜欢的口味吗?”孩子很可能会按照我们的暗示或者为了讨好我们而认同我们的建议 。但是当我们问孩子“你最喜欢的口味是什么”的时候,孩子就有自由诚实地分享他最喜欢的口味 。
再比如孩子从学校打电话说作业忘在家里了,大部分父母本能的反应往往是“你怎么这么糊涂?”“我今天很忙,你要我怎么办?”这样的导向性提问显然有说教和责备的成分 。如果反问孩子“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你觉得你能做什么呢?”这个开放性问题里面没有期待,也没有说教或责备,只有好奇,也不假设你回家拿作业给孩子送去才是唯一的答案,目的是帮助孩子思考和发现自己的答案 。
导向性问题很容易介入偏见,当我们问孩子“现在班上的情况严重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孩子只能给我们负面的回答,从而更加确定我们偏见的假设 。但如果问“现在班上的情况怎么样?”,孩子就有自由给我们正面或负面的回答 。
【苏格拉底式讨论 苏格拉底式提问】当然开放性问题也有缺陷,问题问得太开放太广泛,得到的回答也会停留在肤浅层面而无法深入探索 。因此要注意限制提问的范围,以进入更有意义的讨论 。
提问的过程就是批判性思考的过程,批判性思维最基本的一步就是探讨问题之前先收集所有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回答5W+H(谁?什么?何时?何处?为什么?如何?)这6个基本问题 。从幼儿园阅读绘本开始,孩子就可以从故事书里的内容回答这6个问题,到了大学遇到的问题复杂了,但基本上还是用这个框架来提问 。
鼓励孩子提问培养好奇心和兴趣
在家庭生活中,帮助孩子培养批判性思维有很多技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比如在他提出问题时,不妨多跟他善意地唱唱反调,因为这能帮助他们将自己的想法理清逻辑,变得条理清晰,并反思自己到底为什么会这样想 。
在我们家有个共识,没有问题是愚蠢到不能问的 。我记得儿子们曾经问过我:蠕虫会打哈欠吗?眼镜蛇张开嘴时会不会比我的手掌大呢?鱼是如何睡觉的……这些问题实在超过了我们的回答能力,在搜索答案之前,我们往往鼓励孩子首先提出自己的答案,比如说,你为什么认为鱼需要睡觉呢?你认为鱼是如何睡觉的……引导他提出假设,最后通过研究找寻答案 。如果最后他的假设被证明是对的,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也许还会衍生一些新的问题 。
如果孩子有一个新想法或者假设时,试着让他运用批判性思维能力,想想这个假设有几种不成立的可能 。科学方法的存在意义是为了证明事情是错误而不是正确的 。如果孩子试遍了所有的实验方法都没能证明他的观点是错误的,那么可能他的假设是站得住脚的 。这类练习与发散性思维有关,又叫作“头脑风暴”,这样孩子遇到挑战时就不会一开始就乖乖认输 。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就要给孩子独立做决定的机会,并教育孩子在做决定之前三思而后行 。懂得种什么因结什么果,懂得如何做出明确决策,不但能增强孩子的品格和个人信念,还能对孩子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并最终决定孩子在家庭、社会、国家中的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