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式讨论 苏格拉底式提问

为人父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及探索未知事物的欲望 。当他们发问时,首先肯定他们“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接着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法引导他们远离那些简单的非黑即白的问题,训练他们能够逐渐问出有质量和深度的问题 。一旦养成勤于发问的习惯,孩子的自信就能得到巩固,在未来的生活中才能问出更多好问题 。
苏格拉底式提问法并不直接提供答案,而是提出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孩子思考,即使孩子回答错了也不直接纠正,而是继续提问引导孩子花时间独立思考,从而一步一步自己得到答案 。苏格拉底式提问法被公认为一种伟大的教学方法,因为回答富于启发性的问题需要花时间去专心地全面思考,大脑需要创建新的神经元连接并且深化原有的神经元连接 。当孩子最终自己得出答案时,他便能“内化”这份感悟,使知识变成自己的“洞察” 。
一只蚊子引发一次科学探寻之旅
有一次,我的小儿子凯安对飞进屋子的蚊子深恶痛绝,问我为什么上帝会造出这种毫无正面存在意义的生物 。当时我们正沉浸于大富翁游戏,没有精力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我们不是简单地跳过不提,而是把问题记在我们家的思考“停车区”,后来凯安和我有了一轮讨论 。
我们首先质疑了“蚊子没有正面作用”这一假设,通过查询资料,我们发现,蚊子对于植物的授粉有积极意义,而且在食物链上是其他昆虫和青蛙的食物,蚊子的灭绝会破坏食物链,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 。让人惊讶的是,世界上蚊子的种类超过了3500种,而会叮人的蚊子只占一小部分,且这些都是雌蚊子 。
我们之前假设蚊子叮人是将人血当成食物,但调查发现蚊子叮人是需要血液中的蛋白质分子产卵,而最佳血液是老鼠或水牛的 。因为城市中人类的数目远远超过老鼠与水牛,所以它们选择叮人 。被蚊子叮咬后我们之所以会觉得痒,是因为蚊子吸血时唾液会混在血液里,阻止血液凝结,痒的感觉是人体肌肤启动免疫系统,保护我们免受外来物的入侵 。
查证分析的过程推翻了“蚊子的叮咬只会带来负面作用”的认知 。凯安一直兴致盎然,又提出了新的问题——为什么其他的昆虫没有这个能力?为什么雌蚊子非要选择这种方式产卵?为什么蚊子不叮咬其他生物呢?后来凯安做拔罐治疗时皮肤上出现了黑色的淤血,想起他的研究并没有涵括蚊子吸血后遗留在人身上的唾液与人体皮肤之间的反应情况 。他很好奇如果被叮后马上把蚊子的唾液吸出来,能否及时回避蚊子唾液产生的反应,不产生痛痒的感觉 。他买了一套拔罐用具来实验,结果兴奋地发现真的有效!
凯安用拔罐的方法来消除蚊子叮咬带来的痛痒感,整个过程切实遵循了科学的实验方法:首先提出一个假设,随后制定步骤来检验这个假设,而最终的实验证实了假设的可行性 。
如果我只是简单地递给凯安一瓶清凉油,制止他对蚊子叮咬的抱怨,就不会有后来一系列的学习和调查了 。一个小小的蚊子叮咬问题引导凯安深入探究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这样的学习似乎对提高学习成绩没有直接帮助,也不能体现在大学申请表格中,但是对塑造孩子的思考能力和细微观察生活的能力,绝对有所裨益 。
把导向性问题转变为开放性问题
一般说来,人们比较会抵触他人的说教,但同样的道理如果是自己感悟或发现的,却往往兴奋难忘 。因为发现和感悟无法通过说教而要通过思考才能获得 。最能启发人思考的方式是提问 。提问能引起好奇心,而好奇心会成为思考的动力 。
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曾经说过:“人们的愚蠢来自对每件事都有一个答案 。学习大师的智慧来自对每件事都有一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