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下一句是什么 千里共婵娟的前一句诗是什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于1076年中秋 。但愿:希望 。婵娟:美好的样子 。这句话大意是: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一种普遍性的情感 。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 。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下一句是什么 千里共婵娟的前一句诗是什么

文章插图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人们争相从苏轼的作品中汲取营养 。在金国和南宋对峙的时代,苏轼在南北两方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诗不但影响有宋一代的诗歌,而且对明代的公安派诗人和清初的宋诗派诗人有重要的启迪 。苏轼的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词平分秋色的豪放词派,其影响一直波及清代陈维崧等人 。苏轼的散文,尤其是他的小品文,是明代标举独抒性灵的公安派散文的艺术渊源,直到清代袁枚、郑燮的散文中仍可时见苏文的影响 。
苏轼还以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 。他在各地的游踪,他在生活中的各种发明都是后人喜爱的话题 。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后人广泛喜爱的程度而言,苏轼是无与伦比的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 。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词作上片问天反映执著人生,下片问月表现善处人生 。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
一轮月盈,满腔情浓;一抔秋思,双眸朦胧;一盒月饼,团圆家中;一同赏月,其乐融融;中秋节快到了,别忘和家人一起畅饮快乐月光酒,品尝好运桂花饼,倾听团圆海潮曲,观赏平安枫叶舞,享受幸福好日子!小编在这里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
【来源:文明江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下一句是什么 千里共婵娟的前一句诗是什么】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