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姓家奴是谁骂的 李叔同为什么出家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
这首《送别》,虽然短小,但意境凄美,词采过人,一气呵成,颇得大众青睐,历经几十年仍传唱不休,可谓是经典名曲 。为它作词的是李叔同,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在绘画,音乐,书法,戏剧等领域都有很大造诣,是一代大才子,曾名声远扬,却在人生春风得意的时候,毅然出家,皈依佛门 。

三姓家奴是谁骂的 李叔同为什么出家

文章插图
弘一法师年轻时作过一首诗,提到自己“二十文章惊海内”,他曾直接把杜甫呼作“小友”,简直比盛唐时期洒脱狂野的“饮中八仙”还要奔放 。他风流倜傥,不仅使朋辈折服,就连当时许多名妓都为之倾心 。谁也想不到,这样一个落拓不羁的风流才子,会选择削发为僧 。小编猜想,其中的原因,是多样化的 。
【三姓家奴是谁骂的 李叔同为什么出家】首先,李叔同会出家,与其成长的环境密不可分 。李叔同的父亲李筱楼,本是朝廷官员,后辞官经商,家业雄厚,一生乐善好施,他尤其爱好佛经,珍藏佛典无数,也时常常邀请僧人来家中讲经 。我想,父亲的言传身教一定对李叔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与启发 。李叔同小时候就喜欢和兄弟一起,学僧人扮僧人,他在七八岁的时候吟诵过“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的诗句,能透过诗歌对世事变换有着深刻的感悟,这种极高的悟性,是天生智慧,亦是环境影响吧 。
三姓家奴是谁骂的 李叔同为什么出家

文章插图
虽然说李叔同风流倜傥,洒脱奔放,实际上他性格却很孤僻 。他五岁时父亲就去世了,由于他的母亲并非正室,他和母亲在那个大家庭的生活并不好过,一般情况下人的性格总是从小塑造的,所以他总是沉默少言,严肃认真 。他的朋友,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曾经和他相约见面,但只因没赶上车迟到了五分钟,就被李叔同拒之门外 。
这样对待朋友的人,实在少之又少,用我们普通人的想法来看,别人来找自己,就算是迟到半个小时又有什么呢?依我来看,或许李叔同这种怪异孤僻苛刻的性格,在冥冥中早已注定着,他不会是俗世中人,终有一天,他会远离尘世,谢绝俗缘 。
而李叔同出家的直接原因,竟是他的朋友夏丏尊的一句玩笑话 。李叔同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在上海一所学校任教 。有一次,学校请来一位名人来演讲,而他和夏丏尊却躲在一边喝茶,夏丏尊说,“像我们这种人,出家做和尚是很好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叔同心里受到了触动,他心里早有这种想法了 。
三姓家奴是谁骂的 李叔同为什么出家

文章插图
李叔同一直身体不是很好,他尝试过日本的一种“断食”疗养法,并且竟起了不小作用 。断食的时候,他感受到了出家人的生活,心有好感,这大大增加了他出世的决心 。其实,他经常体弱多病,自认为长寿不了,这也是他意在出家的一个原因 。
出于各种原因,有出家想法的人很多,但能够心无挂碍,完全通透的人,并不多 。做到了这一点,想必李叔同是真的看破红尘看透人间了吧,没有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与自身的大彻大悟,是很难舍弃尘世中的万象,很难有这样的毅然与坚定 。
三姓家奴是谁骂的 李叔同为什么出家

文章插图
他出家后,一直以“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为信念,心怀众生,风光霁月 。觉悟与胸怀,能够如此者,实在令人心生敬意 。弘一法师一直保持着自律,从不轻易接受善男信女的拜见与供养,除了破衲芒鞋与佛经之外,他身无长物 。他勤习佛法,研究佛经,还造就了一批“惜福,习劳,持戒,自尊”的优秀僧徒,更是在乱世浮沙中,开解拯救了无数纷扰迷失的心灵,助他们脱离苦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