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家乡的小溪作文 我爱家乡的作文( 三 )


家乡的小河潭窝多 , 生长着许多野生大鱼 。让我记忆最深的是 , 五十年代后期 , 大力兴修水利 , 倾全大队之力 , 在村西拐弯潭下游建起了水电站 , 形成了一个小水库 , 可引水浇地 。为了分流库水 , 朝正北方向(施河)挖有一排水沟 。一天清晨 , 我村有一位姓杨的农民下地干活 , 他惊喜的发现 , 因排水沟水流骤然变小 , 被搁浅了一条大鲢鱼 , 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 将那条大鱼制服 , 扛回家一称 , 啊!24斤 。惊得四邻乡亲们都来观看 。这是在我的记忆里 , 家乡的小河里捕获的一条最大的野生鱼 。
鱼鹰(鸬鹚)捕鱼 , 最精彩、最耐看 , 是家乡小河里一道靓丽风景 。只见夕阳西下 , 常有渔夫在水面撑着小船 , 每只船有鱼鹰三四只不等 。鱼鹰浑身黑黝黝 , 彪悍勇猛 , 每只鱼鹰脖子都扎有一个草环 , 为的是不让它们吞下大鱼 。渔夫拿起长竹竿 , 不断敲打着水面 , 嘴里不停地“吗儿嗨嗨、吗儿嗨嗨” , 连续吆喝鱼鹰潜水捕鱼 。只见那鱼鹰一个接一个钻进水中 , 瞬间嘴里叼着鱼孵出水面 。也有一些怕出力 , 不愿下水的 , 人们称它“滑痞鹰” 。每只鱼鹰脚上都系有一根短绳子 , 绳子尾端打一个结 , 而竹竿顶端绑有一个挠钩 , 渔夫把竹竿伸向鱼鹰 , 很容易就钩到那根绳子 , 此时鱼鹰就顺势站到竹竿上 , 渔夫把鱼鹰挑到船上 , 用手在鱼鹰脖子上轻轻一挤 , 它嘴里的鱼就掉到鱼仓里了 。我们看得如痴如迷 , 高兴得手舞足蹈 , 不停地拍着巴掌 , 为鱼鹰鼓掌喝彩 。这时河面上晚霞夕照 , 泼光闪闪 , 随着习习微风 , 芦苇荡荡 , 让人宛如梦境 , 等闲逸致 , 不能尽抒 , 多么美丽的诗情画意 , 很难再现 。
这些渔夫 , 多数是桐河街东寨门人 , 他们有养鱼鹰 , 造小船的本领 , 常年以捕鱼为生 , 生活比单一种田者富裕 , 被称为“渔家”或“渔户” , 在远近很有名气 。
进入七十年代 , 农业生产用上了农药、化肥 。缺少科学常识的农民们 , 常用敌敌畏 , 滴滴涕在河里“闹鱼” , 大量鱼虾被毒死 , 漂浮水面 , 捡回食用 。更有甚者 , 用美国孟山都公司研制的除草剂——草甘膦 , 喷洒、封闭水面 , 造成水中断氧 , 结果蚂虾鱼娃儿、黄鳝泥鳅、蛤蟆癞肚、螺狮河蚌 , 所有水中大小生物 , 全部“一扫光” 。真是可悲可叹啊!
故乡的小河 , 生态植被十分繁茂 , 两岸主要有柏树、柳树、毛白杨等 , 苍翠挺拔;田埂上生长着茂密的白蜡条、簸箕柳、紫穗槐等 , 郁郁葱葱;湿地里有芦苇、菖蒲、臭蒲草、水黄瓜等 , 浓郁葱茏;水面上漂浮着水葫芦、菱角、水苲草等 , 密密匝匝 。这些植被、水草净化着水质 , 维系着小河的生态平衡 。
芦苇是小河里的最佳景观 , 每年春暖花开 , 一眼望去 , 那齐刷刷的芦苇牙 , 绿油油 , 直尖尖破土而出 , 笔直秀挺 , 生机蓬勃 , 充满活力 , 不久就绿枝依旧 , 连成大片 。蒹葭苍苍 , 茂密丛生的芦苇 , 一眼望不到边 , 多生长在马营河湿地里 。荡荡芦苇 , 一片青葱 , 微风徐来 , 清香扑鼻 , 绿浪起伏 , 委婉抒情 , 好一派泽国风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