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作者是谁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作者是谁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文章插图
或曰科举是中国世界性的伟大发明,见仁见智姑且遑论,但科举制度逐步完善却是真的 。
记得第一次见到考卷“糊名”是1965年考初中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作者是谁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交卷后,老师把所有考卷都摞好对齐,背后垫上牛皮纸,再折过来把印着姓名 学号横线以上的部位也蒙上,又反复折叠了几回,然后横着用锥子扎了几个孔,拿纸绳穿起来 。能翻阅的就只剩卷面了 。同学说怕判卷老师认识考生作弊 。顿时感觉庄重起来 。还以为学校真聪明,读了些书才知道这法儿用了壹仟多年了 。"真宗时(至道三年---乾兴元年(997---1022年))试进士初用糊名法,以革容私之弊. “
准确说 糊名制始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 。
这是科举史上的重要举措,具体为 礼部试行誊录法,置誊录院 。举人纳卷后,密封卷头编号,送誊录院 。宦官监督誊录官指挥数百名书手抄录副本,再送考官判卷定等 。此后誊录法普及于殿试和解试,各级贡院亦设誊录院 。
宋真宗时,不光试卷糊名,而且监考也要回避亲戚 。
”张士逊以监察御史为巡铺官,因白主司有亲戚在进士,明日当引试,愿出以避嫌 。主司不听,士逊乃自言引去 。真宗是之 。遂诏自今举人与试官有亲嫌者,移试别头 。别试所自此始,且以御史为巡铺,决无容私矣 。易以宦官,不知始于何年也 。"(见《燕翼诒谋录》卷五)。此事也见证于《宋史》“自淳化末停贡举五年 。真宗即位复试,而高句丽始贡一人 。先是国子监、开封府所贡士,与举送官为姻戚,则两司更互考试,始命遣官别试 。(见《宋史》卷一百五十五志第一百八 。选举一 。科目上)
真宗赵恒(968-1022)北宋第三代皇帝,赵光义三子,宗谱名赵德昌 。在位25年 。有岁贡辽白银30万两的“澶渊之盟”,也有人口过亿将北宋推向封建社会巅峰的“咸平之治”,留给历史的还有反腐倡廉的《文武七条》:
清心 不以喜怒爱憎左右政事 。
奉公 公平正直廉洁 。
修德 以德服人不以势压人 。
务实 不图虚名 。
明察 勤察民情,去苛税刑罚不公 。
勤课 勤政农桑 。
革弊 努力除弊端 。----这七条今天某些以人为本的公仆也没做到 。
一九六七年趁着乱哄哄学校闹革命,第一次回了老家 。那时农村落后夜里还点煤油灯 。晚上睡觉也早 。睡梦中感觉有光亮,眯缝眼发现奶奶正端着油灯端详俺 。就还睡 。却听她老人家叨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那时老家的孩子都不看书,俺还装模作样地看小说 。但也莫名其妙,甚至觉得可笑 。长大成人,读了几本书后才发现,原来这话也出自宋真宗赵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