鲐背之年的是什么意思 从心之年

在科学医疗水平更发达的现代,能够活到九十岁的老人都属于高寿了,在古代九十岁的长寿老人非常的少见 。许多人都不知道鲐背之年是多少岁,它一般指九十岁的高龄老人,也泛指老人高寿,比喻老人的年纪非常大了,背部的褶皱如鲐鱼的斑纹一般 。
鲐背之年指90岁的老人
在古代的时候,年纪非常高寿的老人,被称为鲐背老人 。鲐原指鲐鱼,比喻高寿老人的背部,上面的褶皱就像鲐鱼的斑纹一样多 。至于鲐背之年是多少岁,一般指90岁的高寿老人,也泛指老人的年龄非常的大,年龄也非常的高寿 。
需要注意的是,鲐背不是指鲐鱼的被,而是比喻老人因为年纪太大,皮肤消瘦背部如鲐鱼的斑纹一般 。鲐背之年是90岁老人的别称,也泛指长寿老人,在《尔雅》、《方言》等书中都有解释,一些诗文中这个词的运用也很是广泛 。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鲐背之年,下面和大家说说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对古代年龄称谓不太了解的人,可以继续往下看 。
古代年龄称谓大全
襁褓之年:不满1岁 。
孩提之年:2、3岁 。
始龀、髫年:女孩7岁,男孩8岁 。
总角之年:幼年泛称 。
垂髻之年:指儿童 。(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
黄口之年:10岁以下 。
幼学之年:10岁 。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
豆蔻年华:女子13、14岁 。
【鲐背之年的是什么意思 从心之年】志学之年:15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
碧玉之年、破瓜之年:女子16岁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
二八年华:16岁 。
舞象之年:男子15岁-20岁 。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
花信之年:女子24岁 。
而立之年:30岁男子 。
不惑之年:40岁中年男人 。
天命之年:50岁 。(《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知非之年:50岁 。
耳顺之年、花甲之年:60岁 。(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
古稀之年:70岁 。(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
杖朝之年:80岁 。"八十杖于朝 。"谓八十岁可拄杖出入朝廷 。唐韩偓《乙丑岁九月在萧滩镇书四十字》诗:"若为将朽质犹拟杖于朝 。"
耄耋之年:80 ~ 90岁老人 。
鲐背之年:90岁老人 。
期颐之年:100岁之人 。
花甲重开:120岁 。
古稀双庆:140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