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了解的李白 对李白的认识和评价800字( 二 )


作为贺知章口中的“谪仙”,李白不仅生来的俊朗帅气,“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或时束带,风流蕴藉”(魏万《李翰林集序》),而且天生就有仙人飘逸出尘的气质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这两句诗,对他而言并不是一句空话,游览名山,交游隐逸,一直以来都是他的乐趣所在 。
寻仙问道和建功立业,一出世,一入世,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在他的身上却并行不悖 。他虽然希望有人举荐自己,自己就可以借此大展宏图 。但那也要有个前提,就是正巧自己也有出山之志 。现在他陶然此中,悠然忘机,功业就对他没有一点吸引力 。委屈自己的意愿来做官?那可不是潇洒的李白做出来的事 。
在他的《赠孟浩然》一诗里,他曾热情地礼赞大诗人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之所以这样,除了是仰慕孟浩然的才情,据说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新唐书》记载,孟浩然有一次和友人狂欢,竟因为酒醉错过了和要举荐自己的韩朝宗的重要约会 。韩朝宗因此大怒,自此再不理会孟浩然,而孟浩然却也洒脱得很,他“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在月下花前痛饮酒淡功名,全不介意 。这样的“风流”恰好和李白心性相投,他喜欢的就是这样的率性自由 。
其实拒绝举荐,对李白来说还真不是最任性肆意的事,他如果疏狂起来,连皇帝的命令都不会放在心上 。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就这样说李白 。他斗酒饮尽,除了诗情大发,诗如黄河奔流而不可止,甚至天子的传旨他都可以视若不见 。醉意朦胧中兀自喃喃,自称酒中神仙,要在酒家长醉不起,不肯上船前去面圣 。
以杜甫的个性推断,这样的事绝不可能是杜撰,一定是真实的存在,甚至在当时可能就已经广为流传,成为佳话 。倜傥风流的名士李白,不只是“平交王侯”,对堂堂天子他也是不肯假以辞色,一直真率到底 。
在世俗看来这是多么不守规矩啊,但规规矩矩地生活从来就不是他们的追求,他们要的只是陶渊明那样“曷不委心任去留”的潇洒快意 。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多年以后,他回忆起在长安的生活,忍不住这样骄傲地和别人说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风流,才有了他后来的不容于朝廷,被赐金还山 。但他和孟浩然一样,全无后悔 。“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 。”傲岸高贵的他从来就不是小鸟可以依人鸣啾 。他是自由豪纵的大鹏,自然这小小的朝廷就容不下他尽情翱翔的双翅 。

我了解的李白 对李白的认识和评价800字

文章插图
在《新唐书》里还有这样的记载: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帝爱其才,数宴见 。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激杨贵妃 。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唐书里说的是唐玄宗爱重李白的诗才,曾赐食李白,亲为调羹,有一次他急欲李白为乐作歌,就速招李白进宫,而喝了酒的李白却越发纵意,竟开始恶搞当时炙手可热的高力士,让其为自己脱靴……
类似的情节在民间也流传甚广,小时候和家人去外村听戏,就听过“李白乘醉答番书”这一出,戏里的李白令皇帝亲手调羹,龙巾拭吐,还让贵妃研墨,力士脱靴,他尽情地戏弄这些权力金字塔上的塔尖人物,待戏弄够了,才乘兴写了一封番文的书信扬我大唐的赫赫国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