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级岩石的划分 岩石强度等级划分( 二 )


(3)坚硬—较坚硬中—厚层状弱岩溶化碳酸盐岩 。主要岩石为灰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硅质灰岩、白云岩等,裂隙和岩溶发育程度差,灰岩抗压强度为60.7—66.1兆帕 。
(4)软硬相间层状碳酸盐岩夹碎屑岩 。主要岩石为灰岩、生物灰岩、白云岩、泥灰岩夹石英砂岩、页岩、炭质页岩等 。岩石强度差异大,灰岩抗压强度可达123.2兆帕,而页岩抗压强度一般为11.5—22.8兆帕,且易软化和泥化 。

十二级岩石的划分 岩石强度等级划分

文章插图
5、特殊岩石
(1)软弱—较坚硬薄—中层状含煤、油页岩红色砂泥岩 。新鲜褐煤易氧化成碎块状,抗压强度仅1.82兆帕,凝聚力202千帕;油页岩页理发育,抗压强度1.1—2.8兆帕,凝聚力48—292兆帕;砂砾岩、砂岩、泥岩的工程地质特征与软弱—较坚硬的红色砂泥岩组相当 。
(2)软硬相间薄—中层状含煤砂页岩 。岩石力学强度高低悬殊,各向异性明显 。泥岩及页岩易软化,且裂隙发育,岩石较破碎,其边坡易崩塌变形 。
(3)软硬相间层状含石膏、钙质红色砂泥岩 。岩石易软化和溶浊,常形成溶洞、溶孔、溶沟等 。粤北坪石、丹霞、梅塘、彭屋盆地的白垩系上统灰质砾岩岩溶较发育,往往成为不均质地基,对工程建筑不利 。
(4)软弱—较坚硬层状珊瑚、贝壳碎屑岩 。岩石胶结程度较差 。除现代潮间带的贝壳砂岩局部强度略大之外,其余强度多较低 。据生物碎屑岩的少量样品测试,干抗压强度为0.9—40.8兆帕,软化系数0.83—0.91 。
十二级岩石的划分 岩石强度等级划分

文章插图
(二)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1、沉积土类
(1)一般粘性土 。
土体一般很湿—饱和,软—可塑,部分流塑或硬塑 。软—流塑者允许承载力一般小于100千帕,可塑或硬塑性土允许承载力一般120千帕 。
(2)老粘性土 。
土体以硬塑状为主,中—低压缩性,含水层以上的老粘性土,允许承载力一般200千帕 。但不同成因和不同时代的老粘性土彼此间的工程性能有的差别甚大 。
(3)砂性土 。
土体具有透水性强、压密快和内摩擦角较大的特点 。其力学强度影响因素较多,一般沉积时间早、埋深大的,强度高,反之则低 。密实度以松散—中密者多,一般由浅至深从松散过渡为密实 。当其处于地下水位之下和埋深小于15米时,可能因强震或机械震动而引起砂土液化 。
(4)碎石土 。
碎石土主要分布于河流中、上游及支流谷地,沿海一带也有零星分布 。多埋藏于其它土组之下,且常为底砾层 。土体具孔隙大、透水性强、抗剪强度大的特点,呈稍密—密实状(裸露者以松散居多),力学强度高,一般可作良好的天然地基 。
(5)特殊性土 。
特殊性土,主要为淤泥质土和泥炭土 。淤泥质土天然含水量高,并大于液限,孔隙比大于1,亲水性强,透水性强,呈软塑—流塑状,高压缩性,允许承载力小于90千帕 。原状土抗剪强度平均值为8.4—64千帕 。泥炭土多呈牛粪状,松软而质轻,饱和或过饱和,具大孔隙率、软—流塑、高压缩、易触变、力学强度低和工程性能差等特点 。轻型触探击数为1—17击,允许承载力小于100千帕 。
此外,尚有硅藻土,其性质为松散质轻,高压缩性 。干时吸水性强,易崩解,强度很低 。
十二级岩石的划分 岩石强度等级划分

文章插图
2、坡残积土类
(1)侵入岩坡残积土 。
土体为粘土、亚砂土等,普遍含较多的石英砂砾 。天然状态下呈可塑一硬塑状,中等压缩性,压缩系数平均值0.3—0.46每兆帕,标贯击数平均8.0—21.5击 。力学强度较高,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允许承载力大多达160千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