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系的发展史简介 中国数字的历史

从世界互联网发展的“追随者”成为浪潮的“引领者” 。阿里巴巴20周年年会中,这家市值突破4000亿美元的世界互联网巨头公司如此概括其20年的发展 。
无独有偶,如果把视角放大,这一关于角色转变的表述,也曾被许多中国互联网企业家提起 。从“追随者”到“引领者”,暗含了数字中国的发展历程 。
世界最大的电商市场、最便捷的移动支付国度、未来潜在的最大5G商用市场……一家家企业的成长史构成了数字中国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数字经济改变人们生活的当代史 。
数字中国的昨天:互联网20年发展掠影
1999年,35岁的马云,带着团队从北京返回杭州,在城西湖畔花园小区的一间民宅中开始了第三次创业 。“从头开始,从零开始,建一个我们这一辈子不会后悔的公司 。”马云下定决心,创立了阿里巴巴 。
同一年,马化腾带领团队,推出了即时通信服务(OICQ),就是今天我们熟知的QQ;
身在美国硅谷的李彦宏看到了中国互联网及中文搜索引擎服务的巨大发展潜力,毅然辞掉硅谷的高薪工作,回国筹办百度……
谁都不会想到,20年后,这三个人建立的三家公司有了今天这样的体量和影响力 。三家公司不仅借助互联网技术给中国人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更成为中国互联网在国际舞台上的一面旗帜——BAT 。人们滑动屏幕,在家坐等快递员到来,拿起手机跨越时空的限制面对面进行交流,甚至伴随AI的快速发展,智能驾驶也从幻想逐渐接近现实……
创业之初的艰辛不言自明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多家互联网初创企业都经历了一段“跪着过冬”的日子,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们“穷得连车都打不起” 。彼时,马云仍然思考着如何把阿里巴巴建立成一个百年企业,他把目光放到了全球,“我们所有的竞争对手,不在于中国,而在于美国的硅谷 。”这些超前的概念,在当时那个空荡荡的毛坯房中响起时,有种天方夜谭的违和感 。如今看来,却是播下梦想种子的开端 。
阿里巴巴早期的主导产品是中国供应商 。2003年,阿里巴巴做出了一个重大的战略抉择:成立淘宝网进军C端市场 。也就是从那时起,中国的老百姓开始学着用网银、U盾在网上购买商品;线上回复咨询、封装包裹、填写面单……不少创业者也把生意搬到了线上 。2004年,为了解决淘宝交易中的信任问题,阿里巴巴又创设了支付宝,从商品信息获取到支付安全,一套完整的电商服务体系开始形成,也让网购成为千家万户的生活方式 。
往后数年,互联网发展波诡云谲、“战事”不断——淘宝、百度、QQ分别与eBay、谷歌和MSN较量,最终阿里、百度、腾讯各有所得,成为电商、搜索、社交领域的大玩家,格局初步奠定,也开始从“追随者”向“引领者”转变 。
2010年前后,移动互联网爆发的前夜,人们开始为移动端而忙碌着 。淘宝开始被叫作“手淘”,网购不再只局限于电脑前“买买买”,而变成了随时随地拿起手机“买买买”,就连如今阿里巴巴集团每季度公布的财报里,一直着一个数据——“中国零售平台的移动月活跃用户”;腾讯的在2011年面世后,人们的即时通讯也不再限于QQ……
自那之后,PC端的风头逐渐被移动端所取代,基于位置、基于智能手机,人们在滑动拇指的瞬间,几乎能触达一切 。
2014年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成为美股史上最大IPO 。2016年,马云在云栖大会上喊出了“五新”:新零售、新金融、新能源、新技术、新制造 。而这也成为了近几年互联网江湖里的竞逐场,他们或是通过投资、战略布局,或是形成正面交锋,让互联网江湖好不热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