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折柳是什么意思 古代许多诗句中都有折柳二字


古代折柳是什么意思 古代许多诗句中都有折柳二字

文章插图
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著名词人朱敦儒,曾任兵部郎中 。虽然名气不及苏轼、辛弃疾那般响亮,但在词这一领域也是有着极高造诣,被世人称为“词俊”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女子送丈夫进京赶考的送别词 。“柳”通“留”,“柳枝”通“留之”,所以这首词中的折柳同样是代表着离别,代表着不舍 。
上片,女子在江南岸边为丈夫送行,他要渡江一路向北而去,这次离别再见也不知是何时,折柳枝以送别 。这江边的柳枝不知被多少人折来送别,这离别无休无止,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不折柳枝 。而说了这么多,其实词人便是为了引出最后女子的直抒胸臆“恨分离” 。但是即便再怨恨分离,不舍分离,又能怎样?最终还是免不了分离,这首词的感情也逐渐趋于高潮 。
【古代折柳是什么意思 古代许多诗句中都有折柳二字】
古代折柳是什么意思 古代许多诗句中都有折柳二字

文章插图
下片,既然这离别无法避免,那边好好为丈夫送行,饮了这杯离别酒,女子已然是双目垂泪,实在是舍不得 。这所有的不舍和牵挂到了最后都成了离别寄语“君到长安百事违” 。按照常理来说,离别寄语都是吉利话,但是这女子却希望自己的丈夫百事不顺,这又是为何?
因为她深知,如果他万事顺利,科举高中,那他便会有很多事情去做,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所以与其万事顺利迟迟不归,不如万事不顺早日归来 。这其实和王昌龄《闺怨》里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有异曲同工之妙 。比起爱情,其他宁愿不要 。这恰恰也是恋爱中女子的矛盾心理,词人的刻画可谓生动而细致 。
古代折柳是什么意思 古代许多诗句中都有折柳二字

文章插图
这首词所用词牌其实就是《杨柳枝》,这一词牌原本是四句三平韵,每句7字 。不过在演变的过程中,添加了和声,句型由整齐变参差 。这首词中出现6次的“柳枝”就是反复的伴唱声,也就是和声 。一般来说,一首词中的和声字可以是有意义的,也可以是无意义只是为了和声 。而这首词中的“柳枝”便属于有意义的和声字,代表离别,可谓是兼有声意 。
古代折柳是什么意思 古代许多诗句中都有折柳二字

文章插图
朱敦儒这首词看似简单,但是却将一位为丈夫送行的女子的形象写得立体鲜活,读来十分凄美 。而且“柳枝(留之)”的和声,不仅让这首词读着美,唱起来可谓是更美 。
对于这首“怪词”,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