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不容错过的大学生创业项目 大学生创业好的项目( 二 )


他们很多定位于 To B(面向企业)业务模式,或者面向特定区域或领域的个人客户 。
这类中小型企业,是每个国家经济的生力军,创造了大部分就业岗位,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各种服务 。
创始人在自己的领域,精耕细作,也可以获得较好的物质回报与成就感 。
当然,路边的一家小饭店未必就没有可能成长为餐饮连锁巨头,麦当劳和星巴克的例子在中国也会产生 。但这种可能性是很低的,它取决于创业团队的能力 。野心以及机遇 。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显示,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持续高涨,近九成大学生考虑过创业,其中26%的大学生有强烈或较强的创业意愿,大学生创业主要聚焦“消费电商”“餐饮住宿”领域 。而创业的驱动力是“为了追求自由的工作生活方式” 。
选择“小而美"的方式开始创业,是大学生创业者们最能实现创业理想的方式之一 。
3.“超级个体”型创业
这种创业者拥有一项普通人所不具备的、出类拔萃的专业技能 。比如自己是作家、艺术家、明星讲师或独立设计师 。

3个不容错过的大学生创业项目 大学生创业好的项目

文章插图
这是广义的创业者,也可以说是自由职业者 。
虽然小,但最重要的是拥有自己独立的、最终的决策权 。
虽是一个小舢板,但能自由地在大海航行 。他们需要自己选择定位,思考模式,进行营销,构建优势,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与服务 。这些与公司创业要做的事情是一样的 。这种个体创业构成了整个社会现代服务与创业形态的生态系统 。
我们走访“创业基金会"资助的企业中,主要集中在前两类,创业者很多都是从自己的专业和专长为立足点开始创业的,对此,他们也有过思考:
获得同济分会资助的创业者雷勇说过,如果对一个专业热爱,可以选择两条道路:一条是走技术路线,成为专家大师;一条是走创业路线,成为这个领域的企业家 。这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和环境谨慎地选择 。
而同是同济的创业者张霁婷则研究了设计师与企业家的能力模型对比,建议设计师要根据自己的能力特征,选择自己走专业发展道路,成为独立设计师,实现个体创业;或是走向公司创业的道路,做经营管理 。
除了上述三种模式,还有其他一些类型的创业方式 。比如公司内部创业,在我们走访的上海微谱化工等公司,就具有这种创业模式:公司提供平台和资源,个人组建团队,独立开拓业务 。这对创业团队来说,既是在真刀实枪地创业,一旦成功会有丰厚回报,又是以现有公司的资源和平台作为后盾,降低了创业的风险 。而对公司来说,既能主动发挥出人才的最大价值,又能拓展自己的业务生态链,共享创业成果,是一种双赢的模式 。
总结起来,如何选择创业类型,关键是要从自身条件和资源出发 。能力超群,资源完备,机遇独特的,可以选择第一种创业类型 。如果暂时不具备条件,可以先从第二种做起 。而自觉管理能力略弱,兴趣更多在自己专业技术上,完全可以选择第三种创业方式,实现创业梦想 。
也有人是从第三种逐步变为第一种模式的创业者,如罗振宇 。他从央视辞职之后,最早是以“超级个体”的方式创业,运用自己突出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策划能力,为企业家做管理培训,也与电视台合作当制片人和主持人,还参与纪录片的策划和制作 。2012年开始兴起,他开始转向做公众号“罗辑思维”,有了自己的根据地,积累大量粉丝,开始做图书等文化用品的销售,这算是第二类创业模式 。再后来“罗辑思维”影响力越来越大,转型定位知识付费领域,开发了“得到”APP,获得融资,成为这个领域的龙头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