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的故事》亡羊补牢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在现实生活中 , 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 。有些人很明事理 , 在处理事务上只要你能给他中肯的意见 , 他就会欣然接受 。但还有一些人则不一样 , 他们要么骄傲自大 , 要么太过无知 。在遇到事情时 , 他明明已经犯了错 , 但面对你给他提的意见 , 他总是会置之不理 。
结果 , 他便是一错再错 , 直到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会改正 。不过 , 好在他们还不算执迷不悟的人 , 能在最后关头改正错误也算是亡羊补牢 , 为时未晚 。说到亡羊补牢 , 我们也总会想到这个成语后面的典故 , 而它的由来 , 始于战国时期 。

《亡羊补牢的故事》亡羊补牢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文章插图
《亡羊补牢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
战国时期 , 楚国的楚襄王即位后 , 重用奸臣 , 政治腐败 , 国家一天天衰亡下去 。大臣庄辛看到这种情况 , 非常着急 , 劝襄王不要成天 吃喝玩乐  , 不管国家大事;这样长此以往 , 楚国就要亡国了 。楚襄王听了大怒 , 骂道:“你老糊涂了吧 , 竟敢这样诅咒楚国 。”
庄辛见楚襄王不纳忠言 , 只好躲到了赵国 。结果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 , 秦国果然派兵攻打楚国 , 攻陷了楚国的都城郢城 。楚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 , 逃到城阳 。这时 , 他想到庄辛的忠告 , 又悔又恨 , 便派人把庄辛迎请回来 , 说:“过去因为我没听你的话 , 所以才会弄到这种地步 , 现在 , 你看还有办法挽救吗?”庄辛看到楚襄王有悔过之心 , 便借机给他讲了个故事:从前 , 有人养了一圈羊 。
一天早晨 , 他发现少了一只羊 , 仔细一查 ,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 , 夜间狼钻进来 , 把羊叼走了一只 。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 , 堵上窟窿吧!”那个人不肯接受劝告 , 回答说:“羊已经丢了 , 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 , 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 , 狼又从窟窿中钻进来 , 叼走了一只羊 。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听从邻居的劝告 , 便赶快堵上窟窿 , 修好了羊圈 。从此 , 狼再也不能钻进羊圈叼羊了 。
故事说完 , 庄辛又给楚襄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 认为楚国都城虽被攻陷 , 但只要振作起来 , 改正过去的过错 , 秦国是灭不了楚国的 。楚襄王听了 , 便遵照庄辛的话去做 , 果真度过了危机 , 振兴了楚国 。
庄辛通过亡羊补牢的故事侧面劝阻了楚襄王不再昏庸无道 , 楚襄王也如那个养羊人一样及时改正 , 做到了亡羊补牢 。
《亡羊补牢的故事》亡羊补牢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文章插图
《亡羊补牢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个方面的道理:一是不要对存在的失误抱有侥幸心理,理所当然认为失误产生只是意外,不会再次发生.二是知道错了要马上改正,不要一错再错,这样才能防止更大的损失.
【《亡羊补牢的故事》亡羊补牢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从故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庄辛的机智善言 , 楚襄王能在故事中纳言改正 , 也同时能发现到成语故事的魅力所在 。成语在中国的使用由来已久 , 而每一个成语背后 , 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就像亡羊补牢 , 如果生活中 , 当我们发现了身边人的错误之后 , 如果劝他不听 。这时 , 我们也可以学着庄辛的样子 , 给他讲一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我想 , 他一定也能像楚襄王一样从故事中察觉到自己的错误 , 及时改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