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如一杯快乐的鸡尾酒( 二 )


还有一些人虽然有过美好的童年,可年少时的意气风发被现实生活磨去棱角,过起了随波逐流的日子,不再努力证明自己,做自己 。
找回“渴望生活”的感觉【自信如一杯快乐的鸡尾酒】面对生活的磨难,有的人越挫越勇,有的人一蹶不振 。对于后者,心理学家建议参加一些增强自信的工作坊,会对我们有所帮助 。分析自已被什么东西压垮,认识到俯首帖耳并不能获得安宁,反而会加重自已的负但 。法国会心理学家 。吉昂·罗杭(Gian Laurens)在这样的工作坊里培训人们“敢做敢当,帮助人们找到限制自我的关键词,比如“害怕”,我们都害怕些什么呢?害怕不讨人喜欢,害怕失去、失败、受苦,等等,用这些害怕束缚自已,不敢行动 。
同时他用另外一个概念“合法性”来消除“害怕”:人们有理由做自己、表达自已、按照自己的愿望去生活,可以完全自由地探索生活的各种可能性 。
允许自己,不要限制自己去做什么事情,这些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地自我探索,才能搬掉我们自已在前进路上的障碍,那就是我们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不够格,不够好,等等 。穆萨·纳巴迪认为:“受苦的不是成年人,而是他/她的内在儿童 。因此,若要增强自信,就要首先研究一下我们幼年早期的抑郁情况 。
那时候,我们得到的爱不够,或者看到父母受苦而无能为,或者我们被当作另外一个已经死去的孩子养,等等 。虽然过去永远不能修复,但心理治疗能够让我们不再为小时候的无力感而痛苦 。”这样,我们才能找回“渴望生活”的感觉 。
走自己的路我们采访的每一个人,谈到自信问题,他们首先会说自己原来很自卑,因为来自偏远小城,因为身为女性,等等 。但是随着对心理的关注,有意识地磨炼自己,他们今天已经表现出比普通水平还要高一些的自信 。白岩松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自卑和自信可能同时存在,关键看你能不能走出自卑 。上世纪80年代一本很有名的书《超越自卑》,系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著,对他影响很大 。
他当时在上大学,全班同学看过书以后,一半同学写的座右铭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座右铭的意思,就是自己做不到的事儿 。因此他想,全班起码有30多人(半个班)都是在走别人眼中的路,观察别人在怎么说 。
心理咨询师钱坤则因为奶奶的男尊女卑思想,不喜欢自已的女性身份,所以努力做事情证明自己 。实际上,阿德勒早在1910年就提出作为自卑补偿的“钦羡男性”的观点,即不论男性或女性,都有一种追求强盛有力的愿望,以补偿自已不够男性化的缺憾 。在他眼中,自卑感不是什么坏的情感,它能激发人追求卓越的力量 。心理学家杨风池则提倡“本土化心理治疗”,他用传统文化的一些思想,作为自己的信念,临危不惧,遇事不慌 。所以,我们在此引用于丹的《论语》和《庄子》 。于丹用“心中的大教堂”来比喻我们的理想信念,中、西,儒、道,都可以为于丹所用,也可以为我们所用,“走自己的路”,我们就会更加坚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