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生物连拉4个20%涨停 短平快资金疯狂炒作变身“收割机”

_原题为:天山生物连拉4个20%涨停,短平快资金疯狂炒作变身“收割机”

天山生物连拉4个20%涨停 短平快资金疯狂炒作变身“收割机”

文章插图
连续亏损、遭证监会立案调查、还身陷法律纠纷……即便是负面缠身,天山生物(300313.SZ)依然连拉4个20%涨停板,成为近期A股的一大“妖股” 。
第一财经注意到,从资金面可以看到,近期对该股集中炒作的资金主要是游资,而这类资金往往着眼于短期的利润,通过吸引市场的眼球及追随者并以此获利,频繁交易是其一大特点 。
事实上,近几日来A股便掀起了一股低价、小市值股票的炒作潮,8月27日包括天山生物在内共有16只创业板股票涨停,其中涨停后股价在10元以下的有11只,5元以下的有2只 。
“小市值股票对这类炒作资金来说,非常好操作,能在短时间内进出,且很少考虑公司的估值和持续盈利能力 。”一位私募机构人士说 。
“负面缠身”难挡4个20%涨停
“妖股”天山生物再次收获20%涨停 。
截至8月27日收盘,天山生物报收16.08元/股,再次以20%的涨幅封死涨停 。这也意味着创业板正式实施注册制以来的4个交易日,天山生物均录得新交易制度下的涨停 。
这也意味着,从8月19日以来的短短7个交易日,天山生物连续7天涨停,股价从5.83元上涨至16.08元,累计暴涨175.64%,市值也从18.25亿元激增至目前的50.33亿元 。
但若进一步细看,天山生物的市值暴涨不仅与基本面没有关系,而且从上市公司质地来看,天山生物可谓是“负面缠身” 。
首先是业绩不佳 。
公开资料显示,2019 年度,天山生物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下称“净利润”)为亏损的6079.1万元,且截止2019年12月31日,天山生物的流动负债高于流动资产7.75亿,年审会计师认为上市公司存在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 。
天山生物于2012年上市,上市后便处于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境地,2013年、2014年净利润分别为960万、180万,到了2015年则亏损3500多万,2016年更是亏损到1.4个亿 。按照相关规定,连续亏损2年的创业板公司,若在第三年继续亏损,将会直接退市 。
于是,在2017年8月,这家新疆的畜牧上市公司抛出一份跨界并购方案,24亿并购户外新三板公司大象股份,当时这份股权收购便引来市场诸多不解 。
不过,天山生物还是坚持完成了收购,艰难扭亏,但到了2018年、2019年继续2年亏损 。在2020年第一季度报告中,天上生物也预测,因业务调整,现有业务盈利能力尚不足,预计2020年上半年的累计净利润为亏损 。
第二是处于法律纠纷之中 。
收购完成仅仅8个月后,“惊天大雷”突袭天山生物 。2018年12月25日上市公司公告,其收到昌吉回族自治州公安局出具的《立案告知书》,大象广告执行董事陈德宏涉嫌合同诈骗、资金挪用、违规担保等违法违规行为,被公安机关立为合同诈骗案侦查 。在此之前,因与杭州杭港地铁公司等原告方的纠纷,多家法院判决冻结大象广告的银行存款,冻结资金过亿 。
直到目前,大象广告重组事项相关交易对方涉嫌合同诈骗案尚未结案 。2018年末,天山生物对大象广告长期股权投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7.96亿 。
第三是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7月底,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公司股票存在被强制退市的风险 。
低价股炒作逻辑
自6月份第二周开始,全国牛肉价格止跌回升,连涨10周,累计涨幅2.0% 。8月第2周价格为83.51元/公斤,同比上涨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