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已过,顺其自然

生活实难,别把自己逼的太紧 。
不知不觉,半生已过 。
渐渐地,不再那么多愁善感,不再沉陷朝夕得失,面对生活,多了一分来自岁月的顺从和敬意 。
庄子说:“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
人到中年,才知道,后半生最舒服的活法就是:顺其自然 。
01
顺其自然,养生养心 。
近几年,病态“养生热”大肆其道 。
一边,忍不住熬着最贵最深的夜,拒绝不了各类垃圾外卖,间断性暴饮暴食,持续性自虐;
一边,不离手的枸杞保温瓶和医学养生书,停不了的保健品和养生仪器,处处小心翼翼 。
放纵欲望时没有节制;过度保护又没有原则 。
《庄子·养生道》里说:“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
意思是,人们必须顺应自然,合理处理人与外物的关系,不要拼命追求外物,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精神,可以尽享天年 。
不勉强,顺其自然,有节有度,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 。
享年97岁的国学大师季羡林谈及养生之道,就直言有“三不主义”:
不挑食,不过度运动,不嘀咕 。
他提倡对待自己要“合乎科学规律,顺其自然” 。
回顾季羡林的一生,有顺境,亦有许多坎坷,更是遭遇过非人的待遇 。
若非顺其自然,修身养心,很难想象他能有如此高龄 。
懂得顺其自然的人,克制自己的欲望,科学有度对待自己的身体,健康自然常在 。
而违背生理的自然规律,用力太猛,实则是对健康的伤害 。

半生已过,顺其自然

文章插图


02
顺其自然,安而不乱 。
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出果实,不是每一条河都能奔流到海 。
不是每一个人的生活都能事事顺心、时时如意,也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幸福美满 。
人活一世,难免会遇到大起大落 。
学会顺其自然,才能做到安而不乱,宁静自在 。
王阳明就是如此 。
出生书香世家,自幼读书,却科举落第,而后好不容易步入仕途,却因直言上书,被廷杖四十,下诏狱 。
出狱后,他被贬至贵州龙场,做一个不入流的小吏 。
一路上,他躲过政敌派来的好几次刺杀,千辛万苦,历尽艰难才逃到龙场 。
当时的龙场是个令人生畏的蛮荒死地,地处偏僻,瘴疠丛生,交通不便,多少人有来无回,命丧于此 。
但王阳明没有一丝埋怨,随遇而安,面对困难反倒有了一种从容 。
没有地方住,他亲自动手搭草棚屋 。草棚一到下雨天就湿湿的不舒服,他便住洞穴,后人称之“阳明洞” 。
水土不服,三个随从病倒了,王阳明就自己照顾随从,给他们做饭、唱歌、讲故事 。
没有粮食,他便自己下地种庄稼,还把汉民族许多先进的农耕盖房的技术带到了那里 。
王阳明后来回忆:
“我来龙场2年,也被瘴毒侵害,但是我却安然无恙,这是因为我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乐观的心态,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悲悲切切,抑郁哀愁 。”
人生艰辛曲折必然 。
顺其自然,活在当下,便能在失意时多一分坦然,遇事时多一分泰然 。
王阳明说:“随遇而安,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
凡事看淡看开,顺其自然,不苦苦纠缠,心就安了 。

半生已过,顺其自然

文章插图


03
顺其自然,清风自来 。
杨绛说:“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跌倒,不用倾轧排挤,可以抱起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