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美好有多重要 别让这些事情成为孩子的遗憾( 二 )


上中学时,姐姐家邻居是一个租户,租户的老公不知道什么原因坐牢了,租户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在县城读书,老大读二年级,老二读学前班,没有老人帮忙,里里外外都是租户一个人 。
且不说老公坐牢这件事,单说一个人照顾两个孩子,每天就累得不行 。
但租户脸上每天都挂着灿烂的笑容,每周末都带着俩孩子去吃一顿馆子 。
两个孩子的性格也很好,有人心存恶意逗他们,问为什么爸爸整天不在家 。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爸爸南方赚钱去了!”
两年后租户的老公回家,全家一起搬往南方家 。
临走给姐姐道别,一是谢谢这几年姐姐对她的照顾,二是问问姐姐需不需要她家的一些家具 。
姐姐问她为什么要背井离乡,她笑笑说:
孩子还小,不能让他们太早因为大人的事受欺负,我家老大一直说长大当警察,万一谁说点啥不好听的,孩子心里多难受?
虽然后来一直没和这个邻居联系,但有这样一位把一手烂牌也能打出花来的好妈妈,他们的日子保准不会差 。
小时候,对于美好的东西,我生活的那个小村庄是排斥的,起码表面上是排斥的 。
谁家女儿烫烫头发、穿穿高跟鞋,就会被人指指点点说“洋性”,贬意词,意思是臭美 。
过份点的还会道德绑架,嘀咕人家的爸妈还穿打补丁的衣服呢,小辈倒先作起来 。

儿时的美好有多重要 别让这些事情成为孩子的遗憾

文章插图
从小到大,我接受的都是女孩子爱美一定影响学习的思想,所以大学毕业我才开始留长发 。
受影响的不止这一点,最可怕的是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自己“不应该、不配拥有美好的事物”:
衣服只看打折的,长时间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风格;
吃的只要能果腹就行,餐厅的环境无关紧要;
家里的东西只追求有用,用坏了才扔……
这种“不配拥有美好”的心态,接触了几位讲究生活质量的朋友才慢慢转变 。
后来有了喆同学,更想把力所能及的美好事物都给他 。
一位朋友工作十几年,基本上都在不断折腾,问她为什么很少停下来脚步,她的回答是这样的:
我们都是普通家庭走出来的普通人,成为奋斗的一代是我们的宿命 。经历了物质贫乏的我们,至少要努力给孩子一个相对平和的生存环境,让他们在基本的吃穿满足之后,有能力看更多美好的东西 。
见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格局,经历越多,孩子就会越谈定、豁达 。
因为孩子每天的经历,都将组合成为他们的人生;
而身为父母,我们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经历 。
所以,当孩子对从未体验过的事物表示出强烈的兴致,即使我们此时此刻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也一定小心呵护他们神往的心灵,正是那些或小或大的愿望,无意间拓宽了孩子的生命宽度……
不然,即使因为《中国诗词大会》刷遍朋友圈的董卿,说起“不能照镜子、不能穿衣服”的童年,即使最终收到了爸爸的道歉,内心依然遗憾无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