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一生中的贵人,乌衣宰相姚广孝,晚年都在忏悔!

在朱元璋千辛万苦建立大明之后,整个社会百废待兴,百姓开始了休养生息的生活,然而就在朱元璋一命呜呼之后,刚刚熄灭的战火就再次点燃起来,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则是那个不得志的和尚–道衍!
不甘心的姚广孝
姚广孝出身医药世家,但从小就生活在元朝的压迫之下,为了生存,不得不离开了家乡,选择了和朱元璋当年同样的道路–出家 。

明成祖一生中的贵人,乌衣宰相姚广孝,晚年都在忏悔!

文章插图
如果说姚广孝只是想做一个官僧,领个俸禄,念念经书,那就太瞧不起他了 。他要做的是一代明臣,名留青史,但是很可惜,他投胎晚了,朱元璋已经结束了混乱的局势,已经没有机会成为一代枭雄了 。
但马皇后的死,给了他一个机会,朱元璋挑选了许多高僧,陪伴诸王为马皇后诵经祈福,姚广孝因此被分配给了朱棣,之后,姚广孝就跟随朱棣回到了北平 。
姚广孝不会投胎,但是他很会投机,他敏锐的神经嗅到了一丝尖锐的政治气息 。朱棣对于朱允炆的削藩,十分的不满,有心谋反,但却有贼心没贼胆,尚且停留在理论阶段,于是,姚广孝决定,帮助朱棣来下这个决心 。
而后,在姚广孝与朱棣的密谋下,一场朱明王朝内部的权力争夺战拉开帷幕,这一切都是这个光头和尚所谋划,自古乱世出英雄,而他却成为造就乱世的枭雄!
明成祖一生中的贵人,乌衣宰相姚广孝,晚年都在忏悔!

文章插图
乌衣宰相道衍
道衍,正是姚广孝的法号,而后世多称他为“乌衣宰相”,所谓乌衣,可不是什么好称呼,代表着阴谋和黑暗,事实上,道衍也确实如此 。
在朱元璋死后不久,朱棣在道衍的辅佐下,打着“靖难”的名义,以“清君侧”为由,起兵勤王,这所谓的靖难,只不过是道衍在浩瀚的大明律典中找出的一个漏洞,以便为了朱棣造反披上一件合法的外衣而已 。
起兵之后,朱棣所遇到的困难颇多,一个藩王对抗全国,几乎是天方夜谭 。虽说取得了几场胜利,但是在济南城,就将朱棣差点耗死 。
眼看朱允炆的兵力正逐渐向济南集结,朱棣的胜算在一点点减少,关键时刻,还是道衍出了个主意:“何不直袭京师,京师若下,何愁江山不易主?“
听听,这就是水平,远异于常人的思维,你朱允炆不是要和我正面硬刚吗?我闪人,直接绕过去你,奔袭南京!
事实证明,姚广孝这个招数实在是高,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协助朱棣取得了靖难的胜利 。
南京城破,朱允炆出逃,朱棣终于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皇位,而姚广孝,也完成了一代名谋的梦想!
明成祖一生中的贵人,乌衣宰相姚广孝,晚年都在忏悔!

文章插图
残烛下的忏悔
如果说帮助朱棣成就大业是姚广孝最高光的时刻,那么在朱棣登基后,对朱允炆旧臣开始无情绞杀,则是姚广孝最无奈的时刻 。
在攻破南京城之前,姚广孝曾向朱棣恳请,不要杀方孝孺,朱棣也是满口答应,但是最终,方孝孺不仅被杀,还创造性了被朱棣诛了十族,即便是之前姚广孝劝阻过朱棣也无济于事,由他一手策划起来的靖难,恶果初现 。
压倒姚广孝最后一根神经的,则是在他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之时,靖难之役后,姚广孝官至太子少师,可谓是位极人臣,取得这样的荣耀,任谁都想衣锦还乡,在一片官员的溜须拍马中,姚广孝回到了他的故乡苏州,站在自家的大门前,迎接他的却是屋内无尽的沉默,曾经最疼爱他的姐姐对这个弟弟拒而不见,而当姚广孝拜访好友王宾时,等到的却是“穷人不与富人相交”、“和尚误事”的答复,曾经犯下的罪行,让姚广孝终于失去了亲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