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破解了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的秘密

在装饰上主要采用黑白对比的方法,其中以画花、剔花及珍珠地最为盛行 。画花系以当地所产的花斑石为绘料,在白色的釉地上画出黑色的花纹,其纹饰多以枝叶并茂的折枝花和生动多姿的鱼间窑以独特的创造性,一改宋代以前我国南青北白的单色装饰方式,开创白地黑花釉下彩绘陶瓷制品的装饰先河 。
【谁破解了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的秘密】

谁破解了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的秘密

文章插图
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
从北宋晚期到金代,磁州窑步入兴盛期,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品类多样、装饰丰富、纹样精美 。历经金末、元至明,制瓷技艺有衰退迹象 。明代时,彭城作为磁州窑的中 心,成为北方瓷都 。
磁州窑烧制技艺于200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磁州窑是中国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 大的一个民窑体系,也是著 名的民间瓷窑,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峰峰矿区的彭城镇一带,是全国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开创了中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
谁破解了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的秘密

文章插图
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
磁州窑是一个庞大的窑系,宋代以来,北方地区绝大部分窑场,都烧制磁州窑风格的瓷器,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窑场有:河南修武当阳峪窑、登封窑、扒村窑、鲁山窑,山东淄博窑,山西大同浑源窑、长治窑,还有北方辽代的赤峰缸瓦窑等,都有自己独立风格的磁州窑系产品;南方的一些窑场,如吉州窑,也烧制磁州窑风格的瓷器 。在追捧青瓷的宋代,粗瓷细作的白地黑花是另一种审美取向 。
磁州窑与邢窑 。我在《中华白瓷的鼻祖——邢窑》中讲过,中国白瓷于南北朝末期到隋代初期的邢窑,经过粗白瓷到精白瓷的发展,于唐代中期到达鼎盛,形成北方邢窑白瓷与南方越窑青瓷“南青北白”分庭抗礼局面 。到唐末至五代时期,邢窑衰退、定窑兴起,这时期也正是磁州窑的初创期 。磁州窑的白瓷无论风格与造型,与邢窑相似度最 大,应该深受邢窑的影响 。按照时间顺序,邢窑的衰败期与磁州窑的创始期能够衔接,他们二者同在如今的河北省,相距并不远 。磁州窑可能就是以邢窑技术为基础建立的,也可能是邢窑由于外敌入侵等原因,导致窑工南逃,将技术带入磁州窑 。在磁州窑研究的早期,日本学者小森忍甚至在中国陶瓷编年史中将磁州窑划为邢窑的一个支派 。邢窑在元代完全衰败之前,也有过一段学习磁州窑烧制白地黑花瓷器的经历,但终究未能挽回彻底衰亡的命运 。
谁破解了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的秘密

文章插图
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
明代磁州窑在造型和装饰上仍有所变化和发展 。在造型上受当时陶瓷潮流的影响变得更加端庄 。在彩绘装饰受人文画的影响,色彩追求浅淡,构图更趋简练、潇洒,洋溢着一种轻松随意的情趣 。当时红绿彩、刻划花器均有生产,并保持其独有特色,但是已经无法和南方瓷器相媲美 。换一句话来说磁州窑的衰退,那就是风格的停滞不前,但就其陶瓷的产量来说,明代时期并没有减少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磁州窑的产品主要是老百姓需要的日常生活用品,华北、东北相当大的区域里都有使用磁州窑的产品,明万历十五年彭德府推官张应登在《游滏水鼓山记》碑铭中,对当时磁州窑的彭城窑陶瓷生产情况有这样记载 。
磁州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 大的民窑体系,也是著 名的民间瓷窑,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说 。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城镇和磁县的观台镇一带,磁县宋代叫磁州,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