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本是什么意思?股本上市前后的变化


股本是什么意思?股本上市前后的变化

文章插图
股本一词在金融板块大家出现的比较高,而它在股市之中也称之为股份,虽然大家在股票市场可能会接触到股本,但可能没有过深的去了解它,那么到底什么什么是股本呢?我们该从哪些方面来解读它?下面的内容或许可以解答 。
【股本是什么意思?股本上市前后的变化】股本基本概念
指股东在公司中所占的权益,多用于指股票 。
上市公司与其他公司比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将上市公司的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并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来筹集资本 。股东以其所认购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 。股份是很重要的指标 。股份总数为股本,股本应等于公司的注册资本,所以,股本也是很重要的指标 。为了直观地反映这一指标,在会计核算上股份公司应设置"股本"科目 。
公司的股本应在核定的股本总额范围内,发行股票取得 。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发行股票取得的收入与股本总额往往不一致,公司发行股票取得的收入大于股本总额的,称为溢价发行;小于股本总额的,称为折价发行;等于股本总额的,为面值发行 。我国不允许公司折价发行股票 。在采用溢价发行股票的情况下,公司应将相当于股票面值的部分记入"股本"科目,其余部分在扣除发行手续费、佣金等发行费用后记入"资本公积"科目 。
股本上市前后的变化
上市上柜都是经由券商辅导,券商会依据公司情况及经营者的想法,厘定股票换钞票的方法及过程,最终的目标–钞票换到,老板还是他 。有些公司采取上市前先印股票,也就是上市前大幅的盈余或公积转增资,有时还同时办理现金增资,上市初期想尽办法冲出业绩获利,股价拉到最高点,等股票换到差不多时,随即自由落地回到基本面,由于上市前股本扩充太多,股价几年内都不会再有起色 。
另一种情况是先高价上市,上市后以高获利搭配高配股吸引投资人,然后利用除权后投资人对股价的错觉,逐步将股票换成钞票,投资人股票越分越多,但一直处于被套的状态,要解套不容易 。上市前后如果股本大幅增加,很容易造成股价下跌的恶性循环,这种公司最好不要看到新闻就去追高买进,不小心会套牢一辈子 。
正常的股本改变
度过新股蜜月期后,股本就渐趋稳定,在景气不好股价较低时,很多公司股本甚至于几年都不改变,但如果遇到景气大好股价处于高档,很多公司也会以配股或现金增资调整体质或扩大规模,只要股本不膨胀太多,都属正常的情况 。
股本有时也会以不同的形式显现,现金增资溢价及保留盈余是有实际的现金增加,有需要也可配股,所以有时跟股本没什么差异 。资产重估转资本公积只是账面数字,虽然也可以配股,但只会膨胀股本,拖累稀释盈余,对股价是一种伤害 。如果更仔细深入的探究下去,原来股本跟净值、账面价值、真正的价值,都有直接的关系,了解股本的变化,其实就是认识价值的变化 。
一家有责任心的好公司,经营者除了努力创造获利之外,也会考虑到所有股东的权益,他们的部份想法,就会透过股本的变化告诉股东 。就散户来说,买股票不只是买公司的前途,你买的同时是老板的信用及公司的商誉,当然要花点时间探听他们的“名声”,观察这家公司股本的改变,就是认识他最好的方法 。
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知己知彼已经是很容易的事,投资会不会成功,就看你是不是知道的比别人多、比别人快 。散户可能没办法跟人比快,但只要方法对多花时间,比多是可以做到,懂得多自然就会反应快,获胜也就不是难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