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具体数据而言,卖课业务或许也没有太高的增长前景 。
招股书显示,思维造物的线上知识服务业务从2018年的5.07亿元下降到2019年的4.12亿元,同比下降18.75%;而在今年一季度,思维造物线上知识服务业务收入为1.05亿元,也仅为2019年的四分之一,这意味着该部分业务在今年不会有明显增长 。
在利润下行、核心业务没有明显增长的背景下,目前思维造物的市场预期已较2017年缩水不少 。
数据显示,本次思维造物拟募集资金10.37亿元,以发行募资计算,公司的整体估值为41.5亿元 。按罗振宇合计持股比例41.67%计算,公司上市后,其个人身家约为17亿元 。
【罗振宇即将上市,靠“贩卖焦虑”年入过亿】难产的“知识付费第一股”
如果罗振宇可以顺利敲钟,思维造物就是名副其实的“知识付费第一股” 。要知道在罗振宇冲击资本市场之前,已经有两个同行铩羽而归 。
第一个是财经作家吴晓波 。
吴晓波的公司巴九灵成立于2014年,并于2018年3月改制为股份制公司 。工商信息显示,巴九灵公司包括财经自媒体“吴晓波频道”、培训项目“企投家学院”、整合营销部“新匠人事业”等 。其中,“吴晓波频道”作为财经领域的自媒体大V,是巴九灵的核心资产 。
2019年,培训领域上市公司全通教育宣布拟以15亿元收购巴九灵96%的股权,此为吴晓波借壳上市冲刺A股的策略 。然而这次的重组并未成功 。
2019年9月27日,全通教育官宣“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
根据深交所的问询函,吴晓波借壳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交易存在“吴晓波个人IP证券化”的问题 。换句话说,监管层认为吴晓波的个人IP和巴九灵深度捆绑,或将对公司经营造成负面影响 。
从这个层面来讲,罗振宇也和吴晓波存在相同的困境 。
在罗振宇运营冠其姓氏的《罗辑思维》时,真格基金创始合伙人王强就曾在某次交流会中提出质疑,伴随罗振宇个人名望的不断流失,高度依赖其个人IP的罗辑思维也终将走下神坛 。但好在得到APP上线后,思维造物的整体运营开始踏入“去罗振宇”的正轨 。
另一个知识付费领域的失意者是喜马拉雅 。
早在2015年,还在做免费音频的喜马拉雅就想通过VIE架构登陆美国资本市场,但因为当年出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所限,喜马拉雅放弃了美股上市计划 。同年11月,喜马拉雅开始转战A股,但同样因为政策对企业盈利指标要求等原因,喜马拉雅的上市计划再次泡汤 。
事实上,喜马拉雅面临的问题和吴晓波、罗振宇的“名人反噬”有所不同,其障碍主要在于公司内部的版权和变现困境 。
据业内人士所述,喜马拉雅类似于声音领域的出版社,收入主要依靠广告收入和付费业务,成本则主要来自版权的购买和推广 。可以说,版权是喜马拉雅公司运营的根基 。
据网易财经消息,喜马拉雅从2018年至今,陷入版权类司法纠纷的记录高达600多起,被喜马拉雅侵犯著作权的当事人中既有人民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腾讯等企业,也有多位知名创作者和演员 。
版权纷争之外,喜马拉雅的变现之路也走得艰辛 。
据品玩报道,2018年底,喜马拉雅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军曾透露平台上有95%以上的内容免费,5%的内容付费 。大比例的免费内容体现出当时已经成立5年的喜马拉雅,依然在用户教育不足、获客乏力的市场环境中挣扎 。
近年来喜马拉雅愈发倾向于集中开发头部IP合作,并与流量艺人合作,集平台之力制作独家内容;但巨额投入对于迄今为止尚未透露盈利信息的喜马拉雅来说明显是一种负担 。
- 华住太难:港股收粮“遇冷”,上市前夜遭沽空
- 9月30日晚间上市公司重要公告汇总
- A股上市券商密集“补血” 11家证券公司拟定增超千亿
- 新产籽棉高价上市:棉农笑了 轧花厂“哭了”
- 京东旗下第三只独角兽!京东健康提交赴港上市招股书 主要收入仍靠“卖药”
- 9月上市银行忙“补血” 此类融资2400亿!这家大行还有1600亿在路上
- 江苏省银行系统人事大调整 多名80后登上上市银行高管舞台
- 股本是什么意思?股本上市前后的变化
- 游资情报:上市公司买光刻机引顶级游资封板 军工股遭机构席位暴力抢筹
- 科创板日报:吉利汽车火速归来 科创板即将迎来整车第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