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养孩子一定要付出代价吗( 二 )


我们现在的孩子,从一出生,就被包围在数字、文字这样的抽象符号中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家长抱着小宝宝,手指某个文字或是数字教孩子,这样的环境下,不是孩子的敏感期提前,而是因为让孩子提前接触了大量的抽象符号,同时,孩子的身边没有符合他实际年龄需要的环境配置,从而出现提前对抽象符号“感兴趣”的现象 。
孩子之所以能提前“学会”识字和数数,并不是敏感期提前,而是通过大人的不断强化,暂时记住了这些抽象的符号,并没有真正理解和吸收,而且,由于孩子在5岁前尚不具备永久性记忆能力,如果不连续强化,他很快就会忘记 。
另外,小孩子之所以表现出喜欢“学”,是因为他发现,如果能记住这些东西,妈妈爸爸就会很高兴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孩子出于生存的需要,他的主观意识中会去做讨好抚养人的事情 。所以表面上看,孩子似乎喜欢“学”,而且能“学会” 。其实,孩子是压抑了自身的需要,去迎合父母的期望!
关注:孩子的学习要循序渐进
即使孩子已经进入了学习抽象事物的敏感期,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特点,需要有一个过程,循序渐进,千万不能一下子就教很多 。
因为,此时的孩子虽然对抽象符号发生兴趣了,但是还没有完全达到纯粹抽象的状态,必须先为儿童提供跟符号相对称的实物进行配对,把一个有形的物质,透过符号表达出来,孩子才能很好地去理解和使用这些符号 。
比如孩子学数学的过程是分为三个阶段的:先是从1、2、3、4..... 。这样的“数数”开始的,这个阶段叫“数名”;然后,孩子才会对数字感兴趣,就是具体地书写出来1、2、3这样的数字;再过一段时间,儿童就会对数量感兴趣 。当儿童把“数名”、“数字”和“数量”三位合为一体的时候,他(她)才真正地走向数学 。
关注:4岁前的孩子最需要学什么?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成长的最初几年,要发展出一生50%的学习能力,构建主要的学习途径,以后的学习就是以此为基础的 。但是,这部分最关键的学习能力,绝不是通过学习认字和数学这些抽象知识培养出来的!
孩子在进入学龄期之前,需要完成包括:感官、语言、大动作和细微动作、秩序、社会规范等很多方面的探索和学习,孩子的感官敏感期、语言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细小事物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都会在这个时期到来 。
所以,孩子要“学习”的东西其实是很多的,也是对一生发展最至关重要的,而这些需要通过真正属于他们的“游戏”自发地去学 。所以,不让孩子提前学识字和数学,绝不是“不学无术”的放养!
孩子只有顺利地度过了人生最初阶段的关键时期,才能为他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文:友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