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儿疝气的解析

【名词解释】疝气 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 。

【名词解释】
疝气 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 。若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还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反而成为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疝气 。又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气较多 。
小新今年3 岁了,可是却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喜欢蹦蹦跳跳,一剧烈运动他就喊肚子痛,而且出现呕吐,吃饭也不香了 。妈妈仔细观察,发现他“小鸡鸡”下面的阴囊变得异常肿大 。医院专家诊断为“疝嵌顿(疝气被卡住)”,所幸的是还未造成坏死 。
小儿疝气须知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发生于男孩 。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形成疝气,只是发病率相对低一些 。小儿疝气有可能会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 。通常在小孩哭闹、咳嗽、打喷嚏、久站、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 。一旦疝块发生嵌顿(疝气包块无法回纳)则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厌食或哭闹、烦躁不安 。小儿患有疝气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不明原因的哭闹不止;
◆剧烈的呕吐,发烧;
◆肠梗阻;
◆发现血便 。
【关于小儿疝气的解析】疝气的分类
疝内容物突然不能回纳,发生疼痛等症状者,称为嵌顿疝 。是疝的严重合并症 。嵌顿疝可发生在强力劳动或剧烈咳嗽、排便等腹内压力增高时,但亦可无明显诱因,临床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伴有剧烈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肿块不能使之回纳,肿块紧张发硬,且有触痛 。
严重的可伴阵发性局部绞痛、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急性肠梗阻症状 。疝一旦嵌顿,自行回纳的机会较少 。多数病人的症状逐渐加重,如不及时处理,可进一步发展为绞窄疝 。
绞窄疝的临床症状多比较严重 。坏死的肠管可以继发感染,出现腹膜炎和脓毒败血症 。
疝气也能危及生命
不少家长认为,小儿疝气能不治自愈 。对小儿疝气并不放在心上,认为疝气进进出出,无碍健康;疝气突出后,只要用手轻轻一推,或者平躺一会,疝气就会消失,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
在大多数情况下,疝气可以自行进出,不排除极少数小儿疝气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疝气不再出现,但这种情况多半是6 个月以内的幼儿 。
疝气偶尔也会发生嵌顿的情况 。如用力排便、剧烈咳嗽等腹腔内压力聚然增高时,就可能发生嵌顿,如果不及时处理,时间一长会造成疝囊内肠管的缺血性坏死,甚至肠穿孔而危及生命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活动量增加,在腹压增大的情况下,疝气还有可能复发 。
第一页12下一页最后一页上一篇下一篇10大常见疾病排行榜除少数婴儿疝气外,大部分腹股沟疝气不能自愈 。随着病情的拖延,疝气包块逐渐增大,会给治疗带来难度,并且,腹股沟疝气容易发生嵌顿(疝气包块被卡住无法回纳)和绞窄,甚至危及孩子的生命 。因此,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小儿疝气均应尽早接受彻底的治疗 。
当父母发现孩子患有疝气时,应立即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6 个月以下的患儿可暂不处理,但需密切观察;6 个月以上的患儿如果疝块逐渐增大,或有嵌顿史者,则应抓紧时间、尽早进行彻底治疗 。
疝气的家庭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