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耳道疖是怎么回事

在炎热的夏天因出汗较多、洗澡不当或因泪水进入外耳道等原因可致婴儿外耳道疖肿 。

在炎热的夏天因出汗较多、洗澡不当或因泪水进入外耳道等原因可致婴儿外耳道疖肿 。一旦外耳道皮肤发炎,化脓形成疖肿,随疖肿的加重,外耳道皮下的脓液渐增多,其产生的压力直接压迫在耳道骨壁上,此处神经对痛觉尤为敏感,所以婴儿感到特别疼痛.且在张口、咀嚼时疼痛加重 。哺乳期患儿往往有拒乳、抓耳、摇头、夜间哭闹不能入眠等表现 。若外耳道疖肿明显肿胀,睡眠时压迫患侧耳朵,会因疼痛加剧而哭闹 。
发生疖肿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给氯霉素、甘油滴耳液或1%-3%酚甘油滴耳,一日3次 。若外耳道有分泌物,必须用3%双氧水洗净后再用氯霉素或酚甘油滴入 。若疖肿有波动,应到医院进行手术,切开排脓 。
治疗
1.西医药治疗,即要全身用药,还要局部用药,坚.另外,在疖种;早期,可用热毛巾敷于耳部,有帮助炎症消散作用 。疖肿如破溃出脓,应及时清洗,以免脓痴堵住耳道,妨碍引流 。
(1)外用药治疗10%鱼石脂甘油放在外耳道,每日换1—2次 。也可用红霉素软膏涂于外耳道,每日2次 。疖肿出脓后即应清除脓汁,用75%酒精清洁外耳道皮肤,并放置棉条引流 。
(2)理疗,有助炎症消退 。
2.中医药治疗 。
治法,消肿止痛 。
方药、地丁、丹皮、生甘草各10克,野菊花、蒲公英各15克,龙胆草6克 。
大便干燥者加大黄6克;耳闷、耳聋者加柴胡10克、栀子10克;耳痛剧烈者加赤芍10克,制乳香、设药各6克 。
可外用中成药金黄膏、黄连膏涂患处 。
预防与调养
1.对于患耳疖的婴幼儿应加强护理 。在疖肿出脓之前,耳痛剧烈,让患儿侧卧;患耳朝上,以减轻充血,减少疼痛 。疖肿出脓后应及时清除脓液,保护耳周皮肤,脓多时使其患耳向下,充分引流,然后再直立抱起,防止脓汁流进外耳道深部 。进食宜吃流食或半流食,减少下倾关节活动,可使耳痛减轻 。
2.不自己挖耳,如耳痒或耳屎多时,应及时请医生帮助诊治 。
3.不在污水中游泳,在游泳以前可预防性的在外耳道内除少量红霉素软膏,可起到保护皮肤、防止感染作用 。
4.洗澡、洗头时亦应防止水进人耳内 。
5.如有全身慢性病应积极治疗 。
【小儿外耳道疖是怎么回事】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