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的奥秘!

钧窑瓷器素以瑰丽的釉色而著称于世 , 特别是所创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铜红窑变釉 , 更使其名声大振 。这种釉自然天成、变化万千、异彩纷呈 , 按变化的程度及色彩不同被赋以玫瑰紫、茄花紫、丁香紫、海棠红等美誉 。业内称其为“窑变”!

钧瓷的奥秘!

文章插图
宋代钧窑瓷器的天青、天蓝、月白釉 , 匀净莹润 , 乳光内含 , 虽然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 但由于中原地区地下水含量较少 , 土壤中的含碱量适中 , 所以无论是墓葬 , 还是窑藏出土的钧瓷 , 都很少有大块土锈粘结的现象 , 其釉质往往产生出类拔萃的钧瓷 , 令人赏心悦目 。现代仿钧器不管是仿宋钧的造型 , 还是仿金、元时期的钧瓷的特征 , 其釉色多为天蓝 , 很少有天青、月白釉 。而且为了达到与出土钧瓷相近的釉质 , 刻意伪造土锈或作去浮光的处理 , 但其效果适得
钧瓷从唐代兴起 , 到了北宋初年已蓓蕾初放 , 赢得了信誉 , 倍受广大用户所喜爱 , 尤其钧瓷铜红釉的烧制成功 , 及其复杂的窑变机理 , 形成钧窑绚丽多彩 , 艳美绝伦 , 窑变奇特 , 红紫相映 , 更为其它窑口所不及 。到了北宋末年曾一度被宫廷龚断为官窑 , 一方面从民间集中能工巧匠 , 按照宫廷设计的式样进行生产 , 同时又采用种种措施限制民间生产钧瓷 , 就连钧台窑为宫廷烧制的御用品中 , 除成品经挑选之后 , 其不合格的残次品一律砸碎深埋 , 禁止在民间流传 , 这种高标准、严要求 , 对钧瓷技术的提高 , 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然控制越严 , 偷袭越甚 , 传播更广 。所以从宋以来 , 仿钧之风波及全国 , 尤其到了金元时期 , 更风靡一时 , 近而达到复苏的程度 。
钧瓷的奥秘!

文章插图
对比钧窑 , 则更多体现为交汇组合表现 。纯净的天蓝色是最明朗的表现 , 大红大紫是最激 情的表现 , 红蓝交融的钧瓷是两种表现的综合体 , 而所有钧釉的明显不可控性却又是道法自然的最 高表现 。所以 , 钧窑更明显地诠释了这种思想 , 自然、明朗、内敛深邃 , 而又适当地直接 。不过还是能与汝窑相提并论 , 因为汝窑揉合得太好了 。
钧瓷最突出的成就 , 在于铜红釉的稳定烧成 , 它改变了以往单一色釉瓷的局面 , 在中国古代陶瓷工艺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钧瓷的奥秘!

文章插图
钧瓷在宋代被抬高到独 一 无 二的地步 , 宋徽宗在禹州设立官窑 , 专门烧造御用陈设类钧瓷 。钧瓷从宋代以来一直是古代宫廷传世秘藏的国之重宝 , 这一称谓是自陶瓷烧制以来的崇高品牌 。传世宋钧至今仍是故宫博物院的镇院重器 。
【钧瓷的奥秘!】钧台窑经考古钻探、发掘证明 , 该窑址总面积为36万多平 方 米 , 共分四个不同品种的烧造区 , 即白地黑花瓷、青瓷与青白瓷、黑釉天目瓷和钧窑烧造区 。这里的钧瓷纯属为北宋宫廷烧制御用品窑口 , 其主要特征:紫口铁足 , 芝麻酱底 , 窑变美妙 , 红紫相映 。开片密布 , 釉层蕴润 , 做工精细 , 胎坚致密 。有蚯蚓走泥纹者尤好 。钧窑的花盆及盆奁儿 , 为了适应北宋皇宫的设计需要 , 盆及盆奁儿同号配套 , 在底部均刻有一至十的汉字号码 , 一号最 大 , 十号最小 , 以次递减 , 形成了钧瓷独有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