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为人父母者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在与孩子的对峙中不知如何是好,先是好言相劝,继而大发雷霆,随后又悔意顿生,想做一切可能的事情来补偿对孩子的伤害 。这样的情形循环往复,夺走了许多父母与孩子的快乐,也使得孩子恃宠生娇 。面对这样的困境,日前来沪访问的美国俄勒冈心理学博士朱利安·泰普林在教育报刊总社上海心桥教育机构接受了采访人员采访,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理性地对待孩子的物质要求,教会孩子如何抵御广告的不良影响;提高孩子的“玩商”,让孩子学会在学习和玩耍之间取得平衡 。泰普林提出的“大脑操”,更可以操练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受到了美国家庭的欢迎,现在,泰普林也把这种“大脑操”介绍给了中国孩子 。
中国家长是“溺爱”非“智爱”年过花甲的朱利安·泰普林是半个“中国通”,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关注中国孩子以及中国式的家庭教育 。在国外,泰普林一直看到许多中国留学生,尤其是小留学生非常任性、自我,大把大把地花着家里的钱,却丝毫不懂得珍惜和感恩,还经常逃学,开着名贵跑车带着小女友四处兜风 。这些都引起了泰普林的关注,在对中国的家庭方式进行8年考察后,泰普林得出了答案 。“家长们的期望本该是让孩子快乐成长的,但是,我很遗憾地看到,目前中国的家庭教育中还存在不少误区 。诸如‘父为子纲’、‘不打不成才’的心理,‘老子不成器,儿子来圆梦’的补偿心理,在孩子身上盲目投资、攀比的趋众心理,以及视孩子为掌上明珠的溺爱心理,等等 。其中,中国家长表现更多的,是溺爱而不是‘智爱’ 。”
泰普林把现在中国的独生子女称作“被宠坏的一代”,在谈到中国孩子被溺爱的情况比国外严重时,他解释说:“这也许与中国传统的家庭生活有关,在美国,孩子从18岁起,就可以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所有学习和生活、交友等都由自己独立处理,孩子跟家庭的联系没有中国那么密切 。其次,美国家长都非常重视对孩子进行吃苦耐劳的锻炼,让孩子参与劳动,为家里承担一定的义务,从而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但在中国,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家里的宝贝,家长常常有这样的想法:‘宝贝,我们爱你,我们不能让你受一点委屈,从小就要让你过上幸福安逸的生活 。’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想法 。”泰普林强调,要改变中国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要从改变父母的溺爱开始 。
提高“玩商”,平衡游戏和学习在许多父母看来,如果孩子玩心太重,必然会影响学业,而学业又是和学习成绩联系在一起的,于是,这些爱玩的孩子就被父母们定义为“淘孩子”甚至是“坏孩子” 。泰普林指出,孩子应该有孩子的天地,游戏更是激发孩子潜能的极佳手段 。孩子会将木棍当马骑,将纸飞机当火箭,正是这些在成年人看来十分幼稚甚至可笑的行为,构成了孩子创造力的源泉和动力 。“除了‘智商’和‘情商’外,孩子还应该学会玩,精通‘玩商’ 。”
如何提高孩子的“玩商”呢?泰普林说,家长的引导和鼓励很重要,尤其是家长要提供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 。比如说,孩子不小心把牛奶倒在地上,如果家长能说“倒出这么好看的图案,不玩太可惜了,我们用牛奶画画吧”,那么孩子对玩就有了积极的想法,但如果家长说“才拖好的地板又弄脏了,这个孩子真讨厌”,那么孩子肯定就会有受挫感,也不能尽情享受玩的乐趣了 。“由于玩的观念不同,玩的环境不同,孩子的‘玩商’也大不相同 。我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输在玩上,最后让玩变成孩子的奢侈品 。”
- 上学前吃什么比较有营养
- 防治儿童“性早熟”,从饮
- 孕妇产后护理的八个重点
- 一文了解“汝瓷”
- “定时炸弹”解除!许家印反击成功 863亿战投力挺恒大
- 利好公布前买入 存货消失前撤退 广州浪奇这两大股东有运气?有“本事”?
- 两大妖股提醒投资者:依法合规交易!散户热情接盘 如今真成“腰股”?
- 四种“甜头”宝宝该不该尝?
- 雍正临终前交代乾隆:此人不可动!谁知乾隆登基后立马“处决”他
- 妈妈,我不想当“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