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川崎病的相关知识

川崎病(Kawasakidisease)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 主要是以皮肤粘膜出疹、淋巴结肿大和多发性动脉炎为特点的急性发热性疾病 。

川崎病(Kawasakidisease)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 主要是以皮肤粘膜出疹、淋巴结肿大和多发性动脉炎为特点的急性发热性疾病 。
【病因学】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 。曾怀疑尘螨传播的立克次体和疮疱丙酸杆菌(prupionilacterium acnes)是本病原因 , 但未补被证实;也有报道与逆转录病毒有关 , 曾在本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发现与逆转录病毒相关的逆转录酶活性 。
日本研究发现 , 本病患者HLA-BWzz频率约比普通人群高2倍;而美国波士顿地区流行中 , 则HLA-BW51检出率增高 。因此 , 遗传易感性和感染可能是本病的病因 。
本病急性期T淋巴细胞减低、循环T4细胞活化、T8细胞减少、B淋巴细胞活化 。这些免疫异常可能由嗜淋巴组织病毒感染引起 , 而病毒对内皮细胞的亲和性可能是多发性血管炎的原因 。
最近发现 , 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因子、增殖因子、活化细胞膜表面抗原、细胞间粘附因子等可能在本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
国内研究发现本病呈以IgG1、IgG3增高为特点为B细胞多克隆活化 , B细胞生长活化、分子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活性均值明显增高 , 肿瘤坏死因子也增高 。
另外、急性期血液凝固性增高与血小板激活 , 可能与动脉瘤形成有关 。尸检发现冠状动脉是损害最多的部位 , 其他尚有主动脉、腹主动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和肺动脉 。
病理改变与婴幼儿结节性多动脉炎相似 , 呈动脉全层炎;血管内膜增厚 , 有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 内弹力层及中膜断裂 , 管壁坏死及动脉瘤形成 。心脏有心内膜炎及心肌炎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 可致心肌梗塞 , 常导致死亡 。
【临床表现】
一般无前驱症状 , 突然发热 , 呈弛张热或持续性发热 , 持续1~2周 , 多为7~10天 , 平均最高温度达39~39.9℃ 。数日后 , 躯干尤其会阴部出现多形性红色斑疹 , 亦可呈荨麻疹样皮疹 , 有瘙痒感 , 但无水疱或结痂 。
第一页12下一页最后一页上一篇下一篇四肢远端变比较典型 。在发病后第1周指甲或趾甲近端苍白(不完全性白甲病) , 手掌及足底出现红斑 , 手脚弥漫肿胀 , 皮肤常绷紧较硬 , 压之无凹陷 。
约于起病后10~15d , 甲周、手掌及足底开始脱皮;有时表皮呈簇状脱落 , 下方露出新的正常皮肤 。约2个月后指甲和趾甲常出现横沟 。整个病程持续2~12周 , 并往往伴有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 。
【婴儿川崎病的相关知识】比较严重的表现是约于发现第10日 , 当皮疹、发热和其他急性期症状开始消退时发生心脏炎 。患者面色苍白、发绀、乏力、胸闷、心前区痛、心音低钝 , 心尖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奔马律或早搏 。
经临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放射线检查约50%病例发现心脏损害 , 包括急性心肌炎、心包炎、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
采用无创伤性检查发现20%病人因冠状动脉炎而引致冠状动脉瘤 。冠状动脉瘤在起病最初4周检出率最高 , 以后逐渐减少 。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瘤约达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