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指导 种瓜未必就会得瓜( 三 )



这个分析过程 , 我一直没有说出口的其实只有一个词:“Feeling” 。用汉语说 , 勉强可用“感觉”来表达 。“Feeling”就是促进成长的“驱动器” , 也可以说是“能量”的嗅吸器 。
让孩子铸就足够的能量——这个心智成长的过程非常复杂 , 但也可以说是很简单 。所以复杂 , 是因为家长的教育理念过时或不正确 , 教育手段粗暴或不适用 , 以至于总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家长都是新爸新妈 , 育儿经验全是来自儿时的记忆或对朋友、邻居的观摩借鉴 , 这些脱离孩子的生活环境及不同社会价值的教养方式方法 , 经常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 以致最后变得不可收拾 。

从“教育”的目标来设计教育过程 , 而且当你能够站在一个相对客观的高度来进行思考 , 你就会发现:要求教育手段的可行和有效 , 这个过程就必须用上一些谋略 。谋略可以有两类:
一是不怕对方知道我的目的 , 但要求对方按照我的思路走 , 这是“阳谋”;另一是不能让对方知道我的目的 , 这样我才能成功地将对方引导到我要他走的路向 , 这是“阴谋” 。
一个体验式教学方案的设计是否成功 , 就在于“阳谋”及“阴谋”的有效应用 。

亲子教育采用的就是体验式教学 , 推行的“不教而教”的教育理念 。在“心智成长”这么大的一个课题上 , 一开始就需要用上“阳谋” , 虽然可以堂堂正正地公开说 , 但很难说得明白 , 就索性不说 , 做就是了 。教育的意义在改变人的气质 , 目标既在提高素质 , 那么实施的过程就需要可行有效的手段 。只有理念正确 , 松紧有度、进退有据 , 一以贯之走下去 , 让受教育者走得顺 , 欣然朝向目标前进 , 能够完成整个学习过程 , 建立早期经验 , 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

以前的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文环境没现在的复杂 , 教育、学习 , 可以一卖一买 , 把古圣先贤的典籍背诵下来 , 之后或进入官场 , 或当个私塾教师 , 勉强养家糊口 。而绝大多数的人只凭着家庭教育及家传技艺直接上岗 , 在社会上从事适合自己能力的职业 。这样的生活 , 能够出类拔萃的人 , 或因机缘巧合 , 或凭锲而不舍的努力 , 其实全凭造化 。

现代社会就不同了 。脑筋不好使 , 又没有“能力”的孩子 , 就没有办法在国家的教育机制中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 成不了人才 。除非出身官宦富豪之家或由于机缘巧合 , 否则长大后势必将受苦受累 。因此 , 父母们都自觉责无旁贷 , 扛起培育子女成才的责任 。但是 , 培养孩子成才可不像过去的师傅带徒弟那么简单 , 其中枝节繁杂 , 而且必须针对孩子不同成长阶段采取不同的手段 。
而对于婴幼儿 , 教育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 已经不是种瓜得瓜那么简单 。

有家长质疑我的这个“种瓜不得瓜”的婴幼儿教育理论 。我说:“比如你 , 想做个书法家 , 于是从临帖练字开始 , 一年、两年 , 资质再差 , 不成家也能够胜于常人 , 这才叫种瓜得瓜 。但孩子的心智成长不是这样 , 画画、弹钢琴、学围棋 , 都不是为了成为画家、钢琴大师或棋圣 。如果你的孩子不是超级天才 , 你让他学习什么的唯一目的就是成家成圣 , 那肯定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