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周天子为何不效仿诸侯,励精图治,改革图强呢?

要挽救一场将要倾覆的大厦,比重建一座大厦更难,况且,还是原来那个施工队 。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现状,看似周天子是所有诸侯的宗主,但实际上,谁都可能强大起来,而周是最不可能的 。

春秋战国时,周天子为何不效仿诸侯,励精图治,改革图强呢?

文章插图
一、制度落后却不得不坚持
首先说,周天子的制度只能在西周建立的框架内进行改革,难以进行颠覆性的改革,因为这是周天子赖以维护他天下共主地位的唯一砝码了 。
而到了战国时期,经过春秋500多年的探索和改革,各大战国在制度上已经进行了巨大的改革,甩了周天子几条街了 。
然而,周天子却不能这样做,因为那些制度都是“礼乐崩坏”的制度,与《周礼》不符的 。更重要的是,周礼的规范是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最后的依据,如果自己带头推倒周礼的话,那么周天子也就不存在道义上的优势了,很快就会被诸侯废掉 。
那么,制度的革新,让周天子在哪些方面落后于诸侯呢?
首先是田制 。这也是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重点,改革后的战国,完全破除了井田制,大多实行了不同程度的私田制度,因此农民生产更有积极性,相同的田地能产出更多的物资 。同时,战国改革了赋税制度,因此政府能征集起更多的税收 。
春秋战国时,周天子为何不效仿诸侯,励精图治,改革图强呢?

文章插图
其次是人口动员能力 。战国时期,各国都打破了国人、野人的分制,奴隶也变成了独立的自耕农,并实行了奖励平民当兵的措施 。在这些政策刺激下,有更多的人可以当兵、愿意当兵,因此相同的人口,战国也能够动员出更高素质、更多数量的兵员,而周的兵力装备不仅老旧而且贵族当兵素质下降,而且收到奴隶逃亡等原因,人员还不够 。
当然还有礼仪的简化等等方面的变化,但这两个主要的方面使得周王在富和强的两个方面都落后于诸侯,周即使拥有相同的土地和人口,也难以再次强大起来 。
天下名士也不傻,都没钱支付工资,如何招纳天下名士?连士兵都凑不齐,制度不能革新,即使招来名士,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
周王室的困境还不止如此 。
二、可以发挥的空间有限
分封制曾经是周王室的立国之本,但现在却极大的制约了周王室的发展 。
我们往往觉得是分封制本身的问题,但我们忽略了在一开始,分封制曾经有效的扩张了周王朝的控制范围 。那么这项制度为何反过来制约了周王室的发展呢?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周王朝建立之初分封的诸侯大多那么在中原与蛮夷的杂居之地、负责开拓和同化蛮夷,或者在周王幾的边缘地区,负责守卫周王幾的边境 。而春秋以后分封的诸侯,分出去的都是周王幾的膏腴之地 。
所以,分封制就像是一架战争机器,如果周继续征服周边的蛮夷部落,那么还可以继续分封诸侯,但这架战争机器一旦停下来,要分封就只能分封自己的领地了 。
春秋战国时,周天子为何不效仿诸侯,励精图治,改革图强呢?

文章插图
而偏偏,周王室已经不具备征服蛮夷的能力,反而在蛮夷的侵蚀下日益萎缩 。
因此,或许问题不一定是分封制本身,而是周王室没有了强大的军力做保证 。
而春秋以后分封的郑国、虢国、还有赐给秦、晋得土地,包括以后的东周公、西周公分出去的都是周王室的心头肉 。
偏偏这些诸侯还不团结,郑国等就不说了,连最后的东周公和西周公都还不安分,为了自己那点小利益争斗不断,小小的周王幾闹得鸡犬不宁 。
而周王室又不得不继续分封,而这些分封,使得周王室的困境更加雪上加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