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窑的前世今生由来入门篇

钧窑瓷器的胎体粗厚,坚硬结实,与宋代为宫廷生产的用品灰青胎钧瓷完全不同,胎色发白,颗粒粗,小孔及裂隙易察觉 。

钧窑的前世今生由来入门篇

文章插图
代道光年间《禹州志》记载:"州(即禹州)西南六十里,乱山之中有镇曰'神' 。有土焉,可陶为磁 。"对钧瓷釉色之美,明代张应文着文"钧州窑,红若胭脂者为最,青若葱翠色,紫若黑色者次之,色纯而底一、二数目字号者佳,其杂色者无足取"窑变是钧瓷的一大特色,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赞美曰:"窑变之器有二、一为天工,一为人巧,其为天工者,火性幻化,天然而成┅┅其由人巧者,则工,故以|作幻色,物态直名之窑变 。"蚯蚓走泥纹,是钧窑的另一大特点,在古籍中同样有记载 。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钧窑之釉,扪之甚平,而内现粗纹,垂垂而直下者,谓之泪痕;屈曲蟠折者,谓之蚯蚓走泥印,是钧窑之特点也 。"
钧瓷工匠还运用含不同金属氧化物的各种材料,进行屡次分层施釉的方法,使产品构成绚丽多彩、天然生动的窑变流纹 。
钧窑的前世今生由来入门篇

文章插图
【钧窑的前世今生由来入门篇】
钧窑为中国宋元时期北方瓷窑位于今河南禹州,因古属钧州,故名 。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亦称“均窑”、“钧州窑” 。创烧于唐代,兴盛于北宋,经历宋金至元代 。以后历代都有仿造 。钧瓷以窑变美妙的艺术,不仅受到民间的青睐,更受宫廷的偏爱,并把钧窑垄断为官窑,特意在钧瓷的故乡——禹州城北门里的钧台附近设窑,专门为宫廷烧造御用品 。由于宫廷以豪华奢 侈为尚,选料严格,不计成本,工艺要求更高,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盛誉 。
钧窑,即钧台窑,是在柴窑和鲁山花瓷的风格基础上综合而成的一种独特风格,受道家思想深刻影响,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高峰,其工艺技术发挥到极 致 。无论是呈色和各种纹理的表现,做到窑变可控随心所欲的表现技术 。
钧窑的前世今生由来入门篇

文章插图
宋钧窑釉活,釉到足圈、元钧釉呆板露足多 。宋器少雕琢,蚯蚓走泥纹明显 。有的是兔毫纹,红斑有过渡边沿,有蟹甲绿,釉好胎如泥为宋 。足粗走泥纹不活为元 。
钧瓷造型以端庄、浑厚、古朴、文雅为特色 。钧瓷器皿,棱角分明,线条优美,文饰简练,雕塑别致 。钧瓷传统作品尊、鼎、钵、洗、瓶等陈设品,置之庭室,富丽堂皇,满屋生辉;陈之几案,赏心悦目,雅致韵人 。钧瓷胎质,陶冶清纯,坚实细腻,扣之其声如罄,清脆悦耳 。钧瓷颜色瑰丽,厚重鲜艳,青若蓝天,白如美玉,紫胜葡萄,红比牡丹 。一件器物,可一色纯净,可几色辉映,加上变化莫测的流纹,其自然效果远非刻意追求和人工修饰所能及,体现出典雅大方,斑斓夺目、飘逸空灵的帝王之浩然之气 。钧瓷的造型线条简洁大方,主要有:香炉、宝象瓶、葫芦瓶、连座瓶、玉壶春瓶、梅瓶、双龙活环瓶、鹅颈瓶、出戟尊、三阳开泰尊、莲花尊、花盆、鼓钉洗、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