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宋代磁州窑,颠覆你的宋代磁州窑概念!

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最 大的一个民窑体系 , 也是著 名的汉族民间瓷窑 , 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 , 磁县宋代属磁州 , 故名 。据考察 , 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 , 并达到鼎盛 , 南宋、辽金元、明清仍继续烧制 , 烧造历史悠久 , 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 流传下来的遗物也多 。

这些宋代磁州窑,颠覆你的宋代磁州窑概念!

文章插图
【这些宋代磁州窑,颠覆你的宋代磁州窑概念!】磁州窑瓷器的基本特征是以当地‘大青土’为原料制作器物的胎体 , 然后在白度不高的胎体上先施一层白化妆土 , 达到‘粗瓷细作’的效果 , 同时在白化妆土上运用划花、刻花、剔花、印塑、绘画、彩釉等多种多样的技法来装饰瓷器 。特别是磁州窑工匠将传统的中国绘画技法直接用于瓷画 , 创造了磁州窑的装饰精品———白地黑花 , 呈现出黑白对比、强烈反差的艺术效果 , 并以极为自 由、潇洒、粗犷的画风来表现当时社会的民风、民俗 , 为百姓所喜闻乐见 , 从而形成了磁州窑独具民族特色的装饰语言和风格 。
磁窑 , 出磁州 , 宋时所建 , 器有白釉 , 有黑釉 , 有白釉黑花不等 , 大率仿定居多 , 但无泪痕 , 亦有划花凸花者 , 白釉者俨同牛乳色 , 黑釉中多有铁绣花 , 黑花之色与贴残之膏药无异 。
这些宋代磁州窑,颠覆你的宋代磁州窑概念!

文章插图
位于磁州地区的峰峰先民们 , 早在7500年前便开始了烧制陶器 , 彭城以北20公 里的磁山新石器时期的遗址 , 曾出土过大量的夹砂褐陶和红陶器 , 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其命名为“磁山文化” 。从而确定了这个地区作为古老陶器发祥地的历史地位 。
磁州窑的装饰工艺非常丰富 , 一种是运用刀具在器物上进行剔、刻、划的装饰工艺 , 一种是用毛笔在釉下画彩 , 还有一种就是黑釉器和低温颜色釉器等 。在宋代 , 主要是黑彩绘画为常见品 。在刻、印的纹饰中 , 以白地黑花为多见 , 也有素白刻花的 。在鉴识刻、剔类器物时 , 要特别注意其剔露的胎体上要能见到有一些细小的裂缝不经意地散布在四处 , 这是一个重要特征 。此外 , 在刻剔的胎体上应留有刀痕 , 这种刀痕应是下刀干脆利落且刚劲有力的 , 在放大镜下 , 能见到在开裂的地方胎体呈肥腻状 , 且其中有褐色的铁质点子 , 这也是一个鉴识的特征 。
这些宋代磁州窑,颠覆你的宋代磁州窑概念!

文章插图
宋金时期磁州窑瓷器的瓷胎练泥还不够精细 , 较为粗糙 , 加之当地土质不像高岭土那样纯白 , 因此 , 比较讲究的作品一般要在瓷胎外加上一层稍加提 纯细练的化妆土 , 然后在化妆土上进行作画或书法 。由于加了一层化妆土 , 其在烧制过程中因膨胀系数不同会导致化妆土外的釉层的表面产生裂隙 。经过近千年的流 变 , 一些瓷器会出现脱釉的现象 。因此 , 通过脱釉以及脱釉后裸露的化妆土层的新旧来判断一件磁州窑瓷器的新旧应该是比较准确 。
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 , 并达到鼎盛 , 南宋、辽金元、明清仍有延续 。磁州窑以生产白釉黑彩瓷器著称 , 开创了我国瓷器绘画装饰的新途径 , 同时也为宋以后景德镇青花及彩绘瓷器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