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教学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三只羊教案


附教学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三只羊教案

文章插图
小班语言活动三只羊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背景,活动目标,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感知理解故事内容,学会简单的对话,认识理解大、中、小的意思,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三只羊教案吧 。
设计背景
《三只羊》是个非常经典的老故事,它的对话生动,重复句多,正反角色性格鲜明,点出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让人百听不厌,所以,它会是一个非常适合幼儿表演的游戏 。设计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小朋友理解三只羊的特征,认识大中小,并通过脚步声的轻重来暗示大中小的变化,我主要采取的是让小朋友表演的方式来感受 。为了让小朋友深刻地理解这个故事,并乐于学说对话,我制作了精美直观的桌面教具来帮助幼儿理解 。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
2、学会简单的对话,认识理解大、中、小的意思 。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
【附教学反思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三只羊教案】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
重点难点
1、活动的重点为感受了解表演游戏内容,了解三只羊的特征 。
2、难点为能大胆参与表演游戏,乐意用动作和语言来表现角色
活动准备
1、桌面教具小羊、中羊、大羊、大灰狼图片各一张、投影仪,故事书 。
2、黑板装饰,当作大山 。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三只羊的图片,认识故事中主要角色,引起幼儿的兴趣 。
1、教师边演示操作三只羊图片,边用“的笃、踢拖、笛度”三中走路声音比较认识三只羊 。教师这样引导:
(1)“的笃、的笃、的笃”,谁来了?老师走出轻轻的脚步声音 。
幼儿看见图片马上回答,是小羊 。提示孩子和小羊打个招呼 。
(2)“踢托、踢托、踢托”,谁来了?老师走出在地上拖着走的脚步声音 。
幼儿:是大羊来了 。老师提醒幼儿打招呼 。
(3)“笛度、笛度、笛度”,谁来了?老师走出很重的脚步声音 。
幼儿:“是大老羊,最大的羊 。”
提问1、:“来了几只羊?”集体马上回答出来是三只羊 。
提问2、:“这三只羊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A:“它们头上的角不一样,小羊没有角,羊妈妈有两只小小的角,羊爸爸有两只很长的角 。”
幼儿B:“他们的身上衣服不一样,小羊穿的是裙子,还有两只羊没有穿裙子,他们穿的是裤子 。”
幼儿C:“他们衣服的颜色也不一样,小羊穿的是红色衣服,一只大羊穿的是蓝色衣服,一只最大的羊穿的是黄色衣服 。
幼儿D:“一只是小,还有两只羊长的大 。”
老师问:“哪只最大呢?”幼儿D:“羊爸爸 。”
老师取下中间的那只羊同另外两只羊比较,让孩子知道这只不大也不小的羊,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中羊 。
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孩子理解大、中、小的意思,从孩子的回答可以看出,班里的孩子的观察能力很强,他们不光把羊的不同特征给找了出来,还能从它们身上的衣服颜色来发现不同的地方 。最后通过比较,小朋友很快就理解了大、中、小的不同意思 。
二、感知理解通话故事 。
操作羊和狼的图片,生动形象、完整地讲述故事《三只羊》 。
提问:
1、故事的题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