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对孩子的家教“冷暴力”

如今,家长打骂孩子的现象已不多见,但是一种无形的“杀手”比打骂更伤害孩子,那就是有些家长可能会有意无意对孩子施加“冷暴力” 。育儿专家指出,警惕对孩子的家教“冷暴力” 。具体来说,主要分以下七种情况 。 
 
警惕对孩子的家教“冷暴力”
1.不关心 。武鸣在外企做公关工作,平时非常忙,回了家一句话都不想说,对儿子热情的问候也爱答不理 。这些天,家人发现,孩子越来越不爱说话了 。现在不少父母因为工作压力大,对孩子疏于关心、态度冷漠,不注重他们的精神需求 。久而久之,容易导致孩子性格孤僻、不合群 。建议家长把和孩子的沟通交流纳入日程,利用吃饭时间、睡前时间和孩子聊聊学校的事,谈谈自己的见闻 。
2.不尊重 。不少父母虽然疼孩子,但不够尊重孩子的隐私:孩子的房间想进就进,抽屉也是公然“检查” 。还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在公共场合揭孩子短 。长期下去,孩子会变得不自信、缺乏安全感,长大后可能没主见,刻意迎合他人,还可能走上叛逆的极端 。建议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尊重他的选择;孩子犯错误不能拿人格说事,要就事论事 。
3.曲解 。王霞平时总觉得同事、朋友看不起自己,别人一个眼神或一句话,她都会猜测很久 。朋友间偶尔发生的不愉快,别人转头就忘,她却不能释怀 。后来,心理医生说,可能是王霞小时候常被父亲曲解,导致她现在有心理障碍 。不少家长不愿听孩子解释,而是按自己的思维曲解孩子 。比如孩子打破杯子,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就责骂,却不知道孩子是看他生病,想倒杯水给他喝 。总被曲解动机,孩子会变得过于敏感,影响日后的人际关系 。建议家长不要以大人的尺度去衡量孩子,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
【警惕对孩子的家教“冷暴力”】4.期待过高 。许多家长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脸面”,期望过高,经常把孩子批得一无是处 。用过高的期望要求孩子,孩子容易变得敏感,性格胆小畏缩,缺乏自信,独立性差,做事缺乏主动性,不善与人交往 。他们情绪不稳定、易自卑,严重时甚至出现抑郁症状 。建议家长多信任孩子,让他有机会决定自己的事情 。
5.过度保护 。贝贝上高中了,父母担心他上网、早恋,每天都接送 。平时见同学也要被“审问”半天,贝贝很苦闷 。不少家长对孩子过分保护,可能导致孩子社会适应性差,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做事没主见,心理承受力差 。还容易出现对抗行为 。建议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特点逐渐放手,给孩子适度的自由和信任 。
6.老比较 。周艺总爱拿“别人的孩子”跟女儿比较 。但她越来越发现,女儿不乐意跟她一起参加聚会,就算勉强去了也不爱说话,躲到一边发呆 。常与别人的孩子对比,是中国家庭最常见的冷暴力,容易让孩子感到自我价值低,甚至自闭 。孩子成年后还可能故意跟领导、优秀的同事作对,影响人际关系,甚至造成终生难以走出的阴影 。
7.威胁 。许林时常对儿子说:“我不要你了!”在她看来,这是对付孩子顽劣行为的一种心理战术 。“孩子还小,跟他讲道理也不理解,恐吓、威胁一下无妨 。”然而,这种威胁会导致孩子与父母的关系疏远,长大后也可能变得事事谨慎,不敢冒险 。建议改变这种教育理念,耐心地与孩子沟通 。
小编温馨提示:警惕对孩子的家教“冷暴力” 。为了更好的保证宝宝的身心健康,我们要注意家长的教育方式 。一般来说,家教“冷暴力”一般以父母漠不关心或威胁、恐吓孩子的形式居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