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未成潇湘妃子,就早夭而死,贾家如何瞒过权贵?宝钗:分作几截

林黛玉在她的柳絮词《唐多令》中,凄婉地写道:“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你去,忍淹留 。”
林黛玉最后并没有嫁给贾宝玉就死了,为何在她的柳絮词里却出现“嫁”字?可见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确实有人要娶她,让她出嫁,而这个人却不是贾宝玉 。
所以黛玉的惨死,应该不会如高鹗续书中写的,是被宝钗和宝玉的婚事气得生病,泪尽而死,而是为了逃避所嫁非人而死 。
并且她在《葬花吟》中特意强调“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说明黛玉是生是死,她是有选择权的,她最后选择的是“质本洁来还洁去”,说明她为保清白,被逼自尽而死 。

黛玉未成潇湘妃子,就早夭而死,贾家如何瞒过权贵?宝钗:分作几截

文章插图
黛玉用生命捍卫了她和宝玉纯净的知己之情,固然令人肃然起敬,但她死后,却留下两个很棘手的问题:
一、黛玉死后,贾家如何向聘嫁她的权贵交代 。
《唐多令》中,“嫁与东风”,“东风”在古代诗词中,多指“好的时机和事务”,比如“东风不择木,君栖需良枝”,“东风元自好,只怕催花老”等,都是此意 。
黛玉“嫁与东风”,说明聘嫁她的,一定是能给贾家带来富贵或利好的人家,这样的人家,一定是贾家惹不起的人物 。
贾家本来想用黛玉为贾家攀附一个靠山,但黛玉却自尽死了,贾家如何向权贵交待?
二、黛玉死后,宝钗就有资格嫁给宝玉吗?
因为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争斗,给很多读者留下一个错误的印象:宝钗和黛玉的身份是平级的,都是贵族女子,这是个很大的误解 。
黛玉未成潇湘妃子,就早夭而死,贾家如何瞒过权贵?宝钗:分作几截

文章插图
薛宝钗的父亲紫薇舍人薛公,甲戌本侧批:“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说明宝钗的父亲,虽也领着一个官衔,属于皇商,但薛家最本质的还是商人 。
明清士农工商等级分明,商人的地位是很低的,换句话说,以宝钗的身份,是配不上堂堂国公府的门第的 。
所以,即便黛玉死后,横亘在宝钗和宝玉间的障碍并未消失 。
那么,宝钗最后是怎么嫁给宝玉的?黛玉死后,难道贾家人从上到下,就都摒弃了门第之见,接受了宝钗作宝玉嫡妻?
其实这是不可能的,先不说贾母同不同意,单是贾政这关就过不了 。
看贾政给贾珠选的媳妇李纨,那是国子监祭酒李守忠的女儿,国子监祭酒,教育系统的长官,正儿八经的书香门第 。说明贾政更愿意让儿子们走科举之路,而绝非单纯有钱的皇商之家 。
再者,古代男女之所以重视门第,是因为女方的出身和门第,对男方的社会地位有很大的影响,宝玉如果娶了宝钗,等于是自降身份,这是贾家人所不愿看到的 。
黛玉未成潇湘妃子,就早夭而死,贾家如何瞒过权贵?宝钗:分作几截

文章插图
那么,黛玉死后,宝钗是如何跨越这两个看似无法调和的矛盾,顺利嫁入贾家的?笔者认为,在第77回,宝钗一句看似玩笑的话里,藏着黛玉死后,还被薛、贾两家吃干抹净的可悲下场 。
一、黛玉犹如人参:死后更值钱,被分作两三段 。
黛玉自从吃饭时就开始吃药,吃的是什么药呢——人参养荣丸 。
人参这味药,在《红楼梦》里多次出现,秦可卿和贾瑞病入膏肓时,都需要吃人参 。
人参从中医药理上来说,是给濒临死亡的人,用来吊气用的 。
《红楼梦》开头,冷子兴说贾家的状态是——“这荣国两门也都消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 。说明贾家宁荣两门也犹如人一样,濒临死亡,正该用人参吊气,因此黛玉这个吃“人参养荣丸”的被接来了荣国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