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哭泣:悲伤抑郁――当孩子渐渐长大,但心理又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对于周遭的事物会产生自己的理解,思想变得比较“复杂”了 。然而事实上他们这一时期的很多观点还非常片面,这时,孩子就可能出现青春期的“悲伤抑郁”现象 。家长最需要学习的是如何处理这样的情况 。
接纳孩子的情绪
“孩子哭的时候,家长最忌讳的就是叫孩子‘立刻停止’、‘憋回去’,或者以威吓的方式强迫、限制孩子不准再哭闹 。接纳孩子的情绪,包括哭在内,才能够让孩子接受自己,拥有健康的内心世界 。”梁红认为,“哭”是孩子最原始的表达情感的方式 。家长应该冷静地面对孩子的情绪反应,尊重孩子表达情绪的权利,探寻孩子情绪背后所要表达的信息,然后再引导孩子学习处理情绪的方法,将有助于帮助孩子成长 。
广州心智源教育中心主任刘中良认为,“悲伤”并非像人们通常认为的是纯粹负面的情绪,事实上它有很多的正面价值 。“如果家长能够认识到‘任何情绪都有积极意义’的话,就不会把孩子的‘哭’一概作负面评价 。”
专家认为,“哭”有其复杂的内在含义和作用 。它是一种真情实感的表达和宣泄,是一种重要的结束的力量 。“悲伤其实是对于所悲伤事物的一种告别 。当和孩子感到心情悲伤抑郁的时候,允许他充分地抒发自己的心情是非常必要的 。”刘中良对采访人员介绍说,一般来说,人们都认为在所有的情绪中只有“喜”和“乐”才是好的,家长们更是巴不得孩子每天都快快乐乐,但事实上,这不但是难以做到的,对孩子的成长来说也不是最好的 。
探寻哭泣的深层原因
在帮助孩子处理负面情绪的时候,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改变家庭环境,帮助孩子摆脱悲伤和抑郁 。
先天气质:孩子的气质可能是造成孩子爱哭的原因之一 。家长应该自我反思一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包括胎儿期),夫妻二人的情绪如何,是经常表现得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还是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得温和而善解人意?如果是前者,父母已经在无意识中为孩子哭闹、任性做了样板 。
缺乏安全感:还有些孩子对自己缺乏信心、安全感差,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如别的小朋友,周围的一切总能对自己造成威胁 。在这样的情绪下,只要遇到一点麻烦孩子就会哭鼻子 。这时家长应该做的是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
亲子关系疏远:还有一种爱哭闹、任性的孩子,是因为疏远的亲子关系造成的 。如今许多家长因为忙于自己的工作无暇照顾孩子,只好把孩子托付给他人看管,结果孩子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爱,只能通过哭闹来宣泄自己,引起父母对自己的关注 。因此,当孩子能够听懂大人的话时,家长最好要做到在孩子不哭的时候也常常爱抚他 。如果家长只是在孩子闹的时候才抱他,孩子很快就会变得更爱哭闹 。
【孩子哭了要不要理?】多询问,少帮忙
“当孩子面临挫折的时候能成为孩子的‘军师’当然并不坏,因为这至少意味着孩子愿意和家长吐露心声,亲子关系是健康、信任的 。”不过,专家并不建议家长帮孩子“大包大揽”地解决心理问题 。“这种方式可能让孩子变得容易依赖 。孩子原本可以在悲伤和抑郁的挫折中得到更多 。”专家建议家长在处理孩子负面情绪的时候,多采用询问的方式,引导孩子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少主观地帮孩子作判断、下结论 。“这样不但家长自己累,孩子也得不到成长,以后面对下一个问题时还是不知所措 。家长应该利用这个机会让孩子逐渐自己走向成熟 。”
- 学钢琴有利于孩子逆商的培养
- 如何让孩子从小积福培福
- 妈妈别为孩子的成长过多帮忙
- 手机对孩子的伤害有哪些?
- 教育孩子是需要讲究方法的
- 孩子的语言能力直接受家长文化程度影响
- 教育孩子时最易犯的四个错误
- 听话的孩子就一定是好孩子吗
- 批评是要树立孩子的是非观
- 秋乏时节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