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一个无法取代的角色


父亲:一个无法取代的角色

文章插图
一个学龄前的孩子,往往更崇拜自已的父亲,而不是母亲 。孩子常常会在同伴面前夸耀他的爸爸如何了不起 。如:我的爸爸会开汽车;我的爸爸会修电视机;我的爸爸是厂长……有时为了比谁的爸爸本领大,常常和同伴争吵得面红耳赤,甚至动起手来 。父亲似乎象征着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上的支柱,当父亲能够陪孩子一起玩耍时,通常孩子的反映十分积极 。
母亲往往将她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照顾孩子的生活方面,父亲就不同,他会让孩子随意玩,尽性闹 。父亲有时把孩子放在自已的头顶上,有时让孩子坐在自行车、摩托车后面让孩子过把瘾,并为孩子的胆大无惧而喜笑开怀 。
没有父亲的世界,孩子的个性可能会柔弱胆怯 。父亲会扩大孩子的视野,会把一些生活技能传授给孩子,会让孩子干一些冒险的事情,会比较注意培养孩子的胆量和独立性 。
德国伟大诗人歌德,小时候就显示了他的聪明才智 。父亲受过很好的教育,富有才华,掌握了多种语言,并拥有丰富的藏书,他教会了歌德骑马、击剑、油画、弹琴 。在父亲的影响下,歌德对观察动植物、研究世界史和艺术史都怀有浓厚的兴趣 。
所以说,在孩子的教育中,父亲的角色是无人可以取代的 。


建立友好母女关系的秘诀
父亲不是局外人:父爱不可替代



没有母爱的孩子固然不幸,但只有母爱,没有父爱的孩子同样可怜,甚至还可能出现种种心理失衡的症状 。母爱不能替代父爱 。
“照料孩子与父亲无关”的“局外人”观点,不是误解便是偏见 。其实,婴儿刚刚呱呱堕地,就渴望父爱了 。当孩子出生第二个星期后,大多数婴儿留意父亲的嗓音,甚至模仿父亲的举手、伸手等简单动作 。大多数孩子对与父亲进行的特殊的游戏,如上抛,用劲拥抱,快速奔跑等,更是情有独钟,而且也能体会到父亲特有的“阳刚之气” 。
调查显示,即使孩子尚处于“朦朦胧胧”的婴儿期,缺乏父爱也会出现种种症状,诸如烦躁不安、夜哭不眠、食欲减退、抑郁易怒等等 。心理学上认为这便是“父爱缺乏综合征” 。
各国儿童心理健康专家都对与日俱增的“父爱缺乏综合征”投以关注的目光,并加紧有关的专题研究 。研究表明,缺乏父爱的孩子年龄愈小,罹患“综合征”的危险便愈大;男孩的危险比同龄女孩大1?3倍;而且,在双亲俱全但父爱缺乏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患上“父爱缺乏综合征”的可能性更大 。研究统计数据还显示,少时患“父爱缺乏综合征”的中学生,辍学率比一般孩子高2倍,犯罪率也高2倍;如果是女孩,长大后成为单身母亲的可能比一般女孩高出3倍 。



父亲:
一个无法取代的角色
你的品格决定了孩子的品格



说教对儿童的影响是微小的,实际的榜样却对儿童的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当榜样言行一致时,教育效果最大 。
教育家说: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铸造性格 。在父母榜样的作用下,儿童可以形成父母式的品格 。孩子的目光追随着父母,虽然对父母的行为有许多还不甚明白,父母行为的暗示使得子女不由自主、潜移默化地模仿父母的行为 。
做父母的人很容易在不经意间就犯了一个错误:说的道理是这样,而做的却是另外一个样儿 。结果,无意中,就做了孩子的坏榜样 。
测试:你是好榜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