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的记忆会“失真”


为什么人的记忆会“失真”

文章插图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所相信的东西与他的记忆有关,但记忆就一定准确吗?
事实上,人的记忆并不像摄像机那样真实记录他们身边所发生的事情,有些从未发生过的事情或许也会成为他们的“记忆” 。
实验研究
虚假记忆﹀﹀

伊丽莎白洛夫特斯(Elizabeth Loftus)教授耗费了几十年,研究虚假记忆的形成:有些事情从未发生,回忆者却坚信不疑,还能讲得活灵活现 。洛夫特斯发现,如果人们在事情发生后接受了错误的信息,或接受了关于过去导向性的提问,就容易产生错误的记忆 。
一个著名的案例就是加里蕾蒙纳(Gary Ramona)的案子,他起诉了女儿的心理治疗师,罪名是“植入并强化了自己对女儿艾琳富兰克林进行猥亵的错误记忆” 。
经过一系列研究后,洛夫特斯确定治疗医师加里蕾蒙纳可能引导艾琳富兰克林怀疑自己的父亲实施了谋杀 。她认为治疗医师可能通过一些诱导性的提问,告诉自己的患者想象可能发生的事件,从而本质上引导患者记起一些虚假的事件 。
研究表明,看似无懈可击的记忆,也极易受到操控 。
实验研究
目击者证词﹀﹀

这个也是洛夫特斯的另一项关于汽车事故的实验 。她在实验室里给人们放映不同的交通事故的短片,然后询问观众记得看到了什么 。然而他们的回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问题的措辞 。例如,如果她问两辆车“相撞”时速度有多快,观众估计的平均速度要比她将问题的词“相撞”替换成“相碰”时快7英里/时 。看过短片一周后再问他们,问题里有“相撞”这个词的观众甚至说记得看到有撞碎的玻璃,而影片中根本没有 。
洛夫特斯发现,问题中即使一个看似不那么重要的词会对目击者的证词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随后的实验中,她问观众有没有看到“一个破碎的汽车前灯”或“破碎的汽车前灯”,被问到有没有看到“破碎的汽车前灯”问题的绝大部分观众都回答记得看到过,而事实上并没有破碎的汽车前灯 。
实验研究
经验记忆﹀﹀

研究人员让受试者观察电脑屏幕上的物体位置,背景是海底画面 。接下来,他们给受试者展示新的屏幕,换上另一个背景,这回是一张农田的照片 。受试者必须把物体放在与刚才那个背景中同样的位置 。结果他们总是放错 。研究人员接下来在最初的海洋背景里放上三个物体 。一个放在最初的位置,一个放在受试者刚才选择的位置,一个放在新的位置 。受试者被要求选出最初海洋背景下的物体位置 。
结果,他们往往不选最初那个正确的位置,而选自己刚刚选择的位置 。也就是说,他们现在认为,自己在农田背景下选择的位置就是最初海洋背景下的位置 。
因此,记忆并不能说是人们过往的真实记录 。
为什么人的记忆会“失真”

文章插图
那么有哪些因素,会导致记忆出错呢?
1、
当你多次回忆一个事件时,故事的细节可能会被慢慢修改 。例如,你向你的朋友讲述你遇到的一个粗鲁的服务员,因为食物味道不佳,你对服务员说了一些含有讽刺意味的话,随后你遭到了这位服务员的粗鲁对待 。故事讲完后,如果你的朋友质疑了你的行为,认为是你的讽刺导致了服务员的粗鲁,那么下次讲述这个故事时,你会为了让别人相信这个服务员本身就是一个粗鲁的人,从而掩盖或干脆不讲你对服务员的讽刺 。也就是说,在每一次讲述中,人们都会为了表达出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从而对故事进行编辑,而在编辑的过程中,故事的细节不断被修改,人的记忆也会出现偏差 。2、错误的信息会误导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