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明白家长


做个明白家长

文章插图
DD爸曾充满自豪感地对朋友介绍说:“我太太对幼教很有研究,对那个,唔,墨索里尼,最有心得!”
DD妈大惊失色,连忙拉他的衣襟耳语:“喂喂,是蒙台梭利!”“嗨!都是意大利人嘛!”DD爸挥挥手,面不改色,一切了然于胸似的继续吹牛:“蒙台梭利,你们知道吧?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现代幼儿教育的先驱!”
我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和DD爸差不多,是在为孩子选幼儿园的时候知道了一大堆新名词儿,什么蒙台梭利啦,奥尔夫啦,多元智能啦,TPR外语教学啦,等等 。如今的学前教育机构推陈出新,纷纷引进了各种新型教学法,令家长目不暇给 。
DD妈平时买些针头线脑都不辞辛劳地货比三家,如今事关DD的教育,这等大事,岂能含糊 。于是决定要一家家亲眼看一看 。
这一日,DD与妈妈兴冲冲地跑去参观一个两岁以下幼童蒙台梭利亲子班 。走进教室,DD妈眼前一亮,只见低低的架子上摆满了圆柱体、数棒、粉红塔、棕色梯等,全是木制的蒙台梭利教具 。DD妈想:可找着地方了!可是,老师带着孩子们走完线(就是沿着地板上标出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圈慢走,满足行走敏感期的儿童需要,可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平衡感),就坐下来打开一本书,给这些刚一岁多的孩子讲起小白兔和大灰狼的故事来 。
DD对大灰狼不感兴趣,却想去捣鼓架子上的圆柱体,被旁边的老师制止了,说一岁多的孩子不能玩,怕给弄坏了 。DD妈心下颇为不满,想:教具都不让孩子动,这怎么能算蒙氏班?再说了,老师对儿童不同年龄的心理都不了解,故事选择得也不对 。
一岁多的孩子感兴趣的故事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中的事,比如《接爸爸》或是Blueberry for Sal这样的书,或是带动作、带声响的,比如讲交通工具的书 。
一岁半,哪里见过大灰狼?怎么会对这个故事有兴趣?果然,周围的孩子很快就坐不住了,哭的哭,爬的爬,家长在后边追 。DD妈叹了口气,和DD回了家 。
过了些天,有朋友拉DD妈去另一个蒙氏班,说这里的教具给孩子玩 。于是DD母子又去了一节课 。这回有意思,老师不讲大灰狼了,而是在四十五分钟的一堂课里一口气做了七、八种活动 。DD是个专心的孩子,正端着勺子小心翼翼地走线,老师就要收走勺子改串珠了 。刚串了几个珠,玩得高兴,老师又要收走珠子改切面包了 。这回,DD抓住面包不撒手,坚决不肯进入下一项活动,老师见DD妈在一边也不予协助,只好任他把面包切了个够 。
课后,DD妈和老师谈起来 。DD妈说,蒙氏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让孩子自己选择教具,自己决定玩多长时间,老师尊重孩子喜欢不断重复的习性,不轻易打断孩子正在进行的活动 。现在我们一堂课走马灯似的做了这么多活动,老师得不停地中断孩子手中的活动,催促她们进入下一项,岂不是从根本上违背了蒙氏精神?老师也有苦衷,她说:象您这样懂蒙氏教育的家长不多 。
我们收费这样高,差不多一分钟收一块钱,家长要物有所值,当然希望我们教的东西越多越好 。
【做个明白家长】『wWW.3mama.com①独家♂使用,转载请联系网站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