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元青花真品将创造收藏史上的高峰

元青花的诞生带着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印记,并不仅仅表现在其颜色上 。目前存世并得到学界公认的元青花,以型大、胎厚、体重为主流,虽然偶有高足碗、梨型壶等小器,但整体上与宋代瓷器的精巧、轻灵形成鲜明反差 。此外,元青花的纹饰也带有异域色彩,是波斯文化、伊斯兰文化和中原文化融合的产物 。卷草纹、缠枝牡丹、缠枝莲等繁缛纹饰密集绘制于器物表面,与中国本土的图案有极大差别 。此类草花纹具有明显的波斯风格,如今仍广泛存在于西亚国家的装饰中 。

精致元青花真品将创造收藏史上的高峰

文章插图
真正的元青花一线窑红不仅有经历数百年的陈迹,周围露胎的地方,还往往伴随产生一些由于胎土中含铁元素聚集成斑而形成的黑芝麻点 。新仿窑红的胎土与古胎土不相同 。因此虽然新仿出了一线窑红,但周围露胎处一般没有黑芝麻点,比较干净 。这就区别开了新老窑红 。当然这种现象的区别只是对今天的仿古窑红来说的 。仿古与鉴别总是相斗争而存在的 。我们点出如何区分,仿古者就会研究对策,他们今后也会研究出比较像的窑红和黑芝麻点来 。我们的鉴别也要不断提高才行 。
元青花胎为二元配方,增加胎土含铝成分和硬度,使之大件器物不易变型 。从断面和底足观察,元青花的胎有白色、欠白、灰白色,青花发色浓艳的胎一般较白,而小件器青花发色灰暗的一般胎多为灰白色,胎质普遍较粗并有细小的气孔或称之砂眼,这是胎泥淘炼不够精细所致 。多数器物底部露胎不施釉,而且采用垫砂支烧方法,烧成后有粘砂现象,有的胎土含铁量较高,露胎部位经烧结后呈氧化铁红色,俗称“火石红” 。一般器物足边不够规整,有弯曲现象,修坯不讲究,成型工艺粗糙 。碗坯中 心常常突起,俗称“脐”状,也有称“乳钉”,实际是挖足后不加修整而留下的痕迹 。
精致元青花真品将创造收藏史上的高峰

文章插图
我们对于元青花的研究和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 。人们常说的元青花主要是指元代晚期的至正青花,至正青花是元青花的杰出代表,但并不能涵盖整个元代青花瓷器 。
元青花在景德镇烧造的具体时间是,1330年的前后,成熟于1350年至正前期,繁荣于1368年之后的元末 。元青花烧造具体地点在湖田、落马桥、戴家弄、珠山一带 。青花瓷器具有瓷质细洁而色白,釉下彩蓝色彩绘幽静而可爱,图案装饰雅俗共赏 。
精致元青花真品将创造收藏史上的高峰

文章插图
在国际上,霍布森和波普做为元青花研究的开拓者,功不可没 。鉴於这批元青花集中在中亚的土耳其、伊朗等地发现,鉴於历史和地理的局限,他们误以为这些东西是做为出口瓷流到了中亚 。结果引申出了错误的结论,而国内的专家学者们缺乏独立的探索研究,跟在他们的后面,把元青花当做出口商品瓷,只承认至正型元青花,认为元青花大部分都在国外,甚至认为民间基本没有元青花 。这是喜剧之后的一场悲剧 。外国学者的大胆开拓精神,引导他们发现并论证了元青花,而对中国国情的缺乏深入了解研究,又下错了结论,把这些流到中亚的元青花定为出口瓷 。引出了元青花都出口到国外,国内民间没有元青花的误解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影响了国内人不敢承认和研究国内存在的元青花,以至国内不少专家们误以为元青花都到了国外,国内民间不可能有 。走进了误区 。
【精致元青花真品将创造收藏史上的高峰】2005年7月13日,在伦敦佳士得拍卖会上,元青花瓷罐《鬼谷下山》以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2.3亿元)成 交!创造了中国艺术品在世界范围内的第 一高价 。元青花为何价值连城,一是太少了 。据说全世界只有400多件,这次展出了73件!很多专家认为国内基本上没有元青花,因为元青花是元代烧制的出口瓷,大多出口到西亚、南洋、中东一带,在国内没有留下来 。目前全国仅有几个博物馆收藏有少量元青花,所以这次展览基本上将国内的元青花一网打尽! 二是制作精美 。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 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