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 此情可待成追忆

作家马尚龙 这不是十四行诗的时代
许多女孩会觉得徐志摩的《爱眉小札》很浪漫,其实徐志摩在写《爱眉小札》的时候,已经结束了另一种表达性情的方式,如更古老的十四行诗、弹奏小夜曲 。当时的人可能会缅怀那份古典的传情方式 。
随着时代的更替,一个时代的情感表达方式也会改变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捷,随之也诞生了短信情书 。以前人的交际圈小,可能在一个村落中就能找到相爱的人,而现代社会,相爱的人可能近在咫尺,可能远在天涯 。随着朋友的多元化,在一家姑娘阁楼下弹迦叶琴行不通了,男生可能要向100个人写十四行诗 。而手机短信的群发功能就可以帮助多元化的恋爱 。
一个人向十个人发短信情书,而这十个人之中的每一个人又向另外十个人发短信情书,这体现了现代社会感情泛泛、不精致的特点 。
现代社会人对专一的情感需求在不断下降,情感付出也在不断下降,这诚如物理学的能量守恒定律,先前只要对一个人写十四行诗,而现在要对十个人写短信情书,但情感的总体浓度不变 。这也体现了造物主的伟大,能够在人的某一种能力退化后,发明相应的工具 。而经典的事物则在人的记忆中更美好,如果现实生活中不淘汰这种经典,经典就会落伍 。
虽说古典情书少了,但人的本性没有变化,从《诗经》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亘古不变的,变的只是表达方式 。
主持人晓林 向左走不行,那就向右走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是习惯用理性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书需要把感情慢慢熬,是“煲”出来的;而现在的快速反应部队,他们的短信情书是“暴”出来的 。
情书是把很长一段时间压在心里的内心情感翻箱倒柜叙述出来,它经过了一定的沉淀、梳理和删减,是有审美情趣的;而现在的短信也不能称之为情书,只能是把内心的感受及时表达出来,也不需要逻辑 。
现代社会,就是中年人可能也不太用情书了,大家都喜欢当面聊天,在好的气氛下交心、抒发内心的感受,“喝咖啡”也成为一个暧昧的词语 。
在这个文化和社会转型期,情书会逐渐淡出,由于有了现代交流工具,情书也不太可能再回来,可能email将成为现代的情书 。
短信情书也符合现代人的爱情观 。现代人交流的时间少,而交流的人群多 。以前是目标群小,而现在是个选择的过程 。以前要有了感情再写情书,而现在只要有个好感就赶快写短信表达自己的感受,先写了情书再培养感情 。这个不行,那就赶快换另外一个 。
以前的人一封情书要写好几次,写了又撕,撕了又写,好容易把情书寄出去了,还在羞涩、忐忑、期盼之中,第二天一早就收到对方的退信,那个还真是绝望 。可现代人,大部分都能承受打击,而求爱不遂也根本不成为打击,向左走不行,那就向右走 。
一位女研究生 亲爱的不在情书在
和男友两地分隔那么久,最甜蜜的还是一抽屉他写的情书 。
异地恋最痛苦的就是最想他、最需要他在我身边的时候他总是不在 。每次听到小美的那首《亲爱的,你怎么不在我身边》,我总是哭得不像样子 。这时候只能拿出那几封情书反复看,看着看着,就像见到他一样 。
我在上海读研究生,他在北京的建筑工地上工作 。由于工地上的设施不齐全,很多时候他一个星期也难得打一个电话给我,而工地上信号不好,短信也发不出来 。看着同寝室的女生的外地男友一天要打N个电话嘘寒问暖,心里更不是滋味,几次我都忍不住要和他说分手,可最后,还是被他一封封情书所感动,坚守这份辛苦的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