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自卑是怎么来的?( 二 )


第二个孩子出生以后,会以他的哥哥(或姐姐)为竞争对象,在父母的鼓励下,努力超越他 。第二个孩子如果是最小的孩子,很有可能会受到父母的溺爱,这时候就会产生如上述溺爱的自卑心理 。如果家庭里面有很多孩子,最小的孩子除了容易受到溺爱以外,他也常常因为自己太小,跟他在一起的都是哥哥姐姐而产生很深的无力感 。
小孩子慢慢长大,走出家庭,进入的第一个社会单元就是学校,学校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
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的理论,3-5、6 是主动对内疚的阶段,如果发展顺利孩子会探索出发起行动的方式,如果这一阶段发展不顺利,孩子容易对行动和思想感到内疚 。现在孩子一般3岁送入幼儿园,幼儿园老师是否爱孩子,是否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现在有很多师缘性创伤,就是从幼儿园开始的 。
5、6岁到12岁,是勤奋对自卑的发展阶段,也就是小学生阶段,这个阶段如果发展良好,就会发展出能力胜任的意识,如果发展不好,孩子容易感到自卑,没有控制感 。
很多孩子的原生家庭里,父母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这时候就需要靠学校的老师帮助孩子,在小学生阶段,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很神圣的,如果一个备受冷落的孩子在学校里能够得到老师的关怀,那他一定会走出低谷,相反一个孩子如果在学校里面倍受老师的冷落和忽视,那么这种伤害也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法弥补的 。
人是终身发展的,早期没有完成的任务会在后期得到不断完善,越早期的阶段没有发展好,需要治疗的时间越多,难度也会增加,而且之前的很多积极的心理因素没有发展好,还会影响到后期阶段心理状态的发展,1-1.5岁期间,对别人的信任感都没有建立,那很容易影响到后期主动性和自主性的发展 。
诚征优秀稿件:投稿指南

相关推荐: 学习心理学有什么用?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一个人自卑是怎么来的?】翻开斯坦福大学指定的世界级教科书《心理学与生活》,很多人都会为出现在前几页的这一句话而感到惊讶: “学生们常带着一些有关心理学的错误观念来到我们的课堂上,这些错误观念来自我们社会所灌输的‘通俗心理学’” 。原来连斯坦福大学的学生,也会被市面上的伪心理学“带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