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美术《神奇的圈》活动反思


幼儿园中班美术《神奇的圈》活动反思

文章插图
《神奇的圈》是中班主题《弯弯绕绕》中的一节生成的美术活动 。缘于孩子们对弯弯绕绕物体的认识和感受 。语言《什么东西弯又弯》、科学《植物的弯曲运动》等活动的开展为这个活动做了一个前期铺垫 , 所以基于幼儿的认知能力 , 生成了这个美术活动 。
如何开展这个活动呢?我把活动目标定位在:
1、积极主动参加绘画活动 , 体验表现圆形变化过程中产生的快乐情绪 。
【幼儿园中班美术《神奇的圈》活动反思】2、结合生活经验 , 大胆想象 , 自主创作图形的变化 。
3、用不同的绘画方式在圈圈上添画 , 使其变成不同的物体 。
中班的孩子对于想象画还接触的不多 , 主要是自己的生活经验不足 , 还有就是绘画技能的缺乏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展开合理的想象呢?首先我把自己的语言风格定位在简洁、直接 。
其次在教师出示的范例上进行分析、考量 , 争取尽多的吸引幼儿 。活动中我改变以往美术活动先出示一幅成品范例的模式 , 而是用16K的画纸粘贴成一本画册 , 每页画纸上按圈数的数量递增画好 。开始出示时 , 幼儿看见的是白纸上只有一个圈 , 这个圈对于幼儿的概念来说只是一个单一的圆 , 幼儿的兴趣并不是很大 , 所以我直接给了他们一个经验-----还有另外一个名字 , 叫圈 , 也可以叫圈圈 。
接下来 , 我给了幼儿一个变式 , 在幼儿闭眼数到三的时候一个圈圈变成了一朵漂亮的花朵 。
于是在幼儿的惊奇和感叹中 , 又翻出了第二页 。
第二页上 , 还是一个圈 , 由于第一个圈圈的直观引导 , 所以幼儿的兴趣大增 , 一下子想出来好多可以变化的圈圈图案 , 如太阳、手镯、棒棒糖----有了这个想象的基础 , 在出示两个圈、三个圈、四个圈时幼儿的想象较快 , 幼儿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 , 把这些圈圈融入自己认识的物体中 。
这样一路下来 , 孩子的想象思路打开了 , 在观看老师添画的过程中感知了添画的技巧 , 为亲身操作提供了基础 。
在幼儿操作中 , 我也领略到了孩子们想象能力之丰富 , 一串飘动的风铃、电话机上一个个数字按钮 , 一条条蠕动的毛毛虫、一只只飘舞的蝴蝶都跃然纸上 , 一个简单的圈圈在孩子的笔下演绎成了一幅幅优美的画作 。在活动最后环节中 , 一般都是以评价孩子的作品后结束活动 。
这次活动中 , 我还安排了一个小环节 , 就是在孩子自我介绍了作品中的圈圈画后 , 出示了两幅老师的范例 。在这两幅精心准备的范例中 , 老师把不同的圈圈画物体进行了合理布置 , 成了两幅画面完整、结构合理的绘画作品 。
我想通过这两幅作品不仅让幼儿欣赏圈圈画的各种变化 , 重要的是传递给幼儿一个"美"的概念 , 让幼儿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同时 , 促使幼儿画面布局和建构能力的提升 。
本文由妈妈育儿网(https://www.mmyuer.com/)小编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