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禁塑令”来了 多家上市公司忙扩产( 二 )


据了解,可降解塑料包装的原材料能够实现商业化使用的主要包括PLA(聚乳酸)、PBAT(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等,在国内实现量产并有潜力持续扩大产能的集中在PLA和PBAT两类 。此外,纸包装的原材料则以瓦楞箱板、白卡白板等包装原纸为主 。
卓创资讯分析师曹慧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作为传统塑料的两个替代方向,究竟哪一种更胜一筹可以从成本、替代领域及产能三个方面进行权衡 。首先,在原材料成本方面,可降解塑料与纸包装成本差异较大 。
具体而言,PLA与PBAT两种材料的国内市场价格大约在每吨2万元左右,是传统塑料价格的3倍 。包装原纸主要品种的价格区间虽然只有4000-5000元/吨,但就纸袋与塑料袋而言,纸袋重量是同等大小塑料袋的4倍左右,实际应用中的成本也将明显高于传统塑料 。
其次,从替代品的应用领域来看,曹慧认为,考虑到成本的比较优势,在一次性塑料制品方面,可降解塑料的替代作用将更为明显;而在非一次性塑料包装制品方面,尤其是诸如食品以及其他高附加值的相关产品上,纸包装的替代作用将得以增强 。
一项测算显示,基于目前一次性塑料袋及外卖包装的年使用量估计值400万吨计算,再加上快递业务相关替代,预计未来能够替代的塑料制品占塑料制品总量约在6%-10%左右,量级水平约700万吨 。
其中,可降解塑料的替代将主要在一次性塑料制品方面,其替代量或将接近60%,约在400万吨水平 。而另外的40%主要为非一次性包装材料,包括快递塑料包装85万吨、食品及其他高附加值产品包装约10%的替代,大约能达到200万吨,将由纸包装替代 。
考虑到潜在的需求情况,可降解塑料与纸包装究竟哪种方式更适合作为传统塑料的替代方案还需要依据其产能情况 。曹慧说,国内在可降解塑料与纸包装的产能支撑上实际上是存在较大差异的 。
一方面,国内可降解塑料产能水平短期内难以满足国内及全球巨大的需求市场,但同时,纸包装供应端有30%左右的产能可以在短期内快速进入一次性塑料替代品市场 。曹慧认为,随着禁塑令的推进,可降解塑料产业将迎来产能扩张阶段,而短期内纸包装的需求也将出现大幅提升 。
上市公司谨慎中扩产
【最严“禁塑令”来了 多家上市公司忙扩产】新版禁塑令发布的背景之一是众多新业态的相继崛起,例如快递与外卖行业正成为塑料使用大户 。一项2018年的数据显示,当年全国快递业约产生80万吨塑料垃圾,而外卖订单量约为110亿单,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约176万吨 。
快递、外卖行业的巨大存量只是限塑令下塑料制品可替代空间的一个缩影,面对广阔的替代空间,替代品产能成了主要制约因素 。
根据欧洲生物基塑料协会2019年的市场数据,全球塑料3.59亿吨的理论产量中,可生物降解塑料总产能仅为93.4万吨,量级占比为0.26% 。同时,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可生物降解塑料PLA和PBAT的总产能也仅仅为25.7万吨和7.5万吨 。
以PLA为例,其发展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份额仍为 NatureWorks等外资企业占据,国内企业受制于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生产规模等方面的原因,市场份额仍较小,已建并投产的生产线不多 。目前,国内PLA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是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卓创资讯的统计显示,国内PLA计划在建产能为88万吨/年,PBAT的计划在建产能为51.3万吨 。采访人员注意到,在扩建可降解塑料产能的企业中,不少都是上市公司,例如金丹科技、金发科技、恒力石化等 。
金丹科技半年报显示,公司规划项目中包含10万吨的PLA工程项目 。上半年,金丹科技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双双增长一成多,公司提到的有利因素中就包括PLA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