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绘画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孩子在绘画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文章插图
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一方面要从儿童的情趣、画面是否丰富,是否体现孩子的创造能力入手,另一方面,还要透过画面进行分析,以充分了解画面所投射孩子怎样的心理,只要发现异常的,有害的心理就要加以重视,并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健康茁壮成长 。
一、幼儿绘画作品与幼儿心理的关系
【孩子在绘画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幼儿都有绘画兴趣,有的更是情有独衷 。在绘画过程中,幼儿通常都很投入,因而幼儿绘画作品也是幼儿心态的真实反映 。在幼儿的绘画作品中,用色习惯和构图特点,往往能够映射出幼儿的心态特征 。例如:有的幼儿喜欢用冷色调,黑色、灰色充斥整个画面;有的幼儿用色很单一,不会换色;这些用色特点通常反映出幼儿的情绪情感波动较大或比较喜欢沉默、独处 。
幼儿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这就是“皮亚杰”的泛灵论的看法,整个世界充满阳光;还有的幼儿在画面上画了许多东西,看起来丰富多彩,但他却不能完全讲述出来;而有的幼儿画面上没有什么东西却能讲得头头是道 。这些情况都说明,幼儿所接触的环境,所具备的生活经验,所具有的绘画经验是不尽相同的,个别存在心理问题,不敢说或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幼儿也大有人在 。
二、幼儿的不健康心理及其成因
与他人接触和交流,是培养幼儿健康性格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 。影响幼儿与他人交往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是有恐惧感,缺乏自信心;二是有攻击性行为;三是有吮手指、撩衣服等神经性习惯;三是语言发展缓慢、口齿不清;四是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 。
通过调查发现,这些不健康心理现象的形成,通常都与幼儿的成长环境有关 。其成因如下:
1、有恐惧感,缺乏自信心的幼儿,大都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没有交往经验,有的幼儿在入学前班之前根本就没有走出自己家大门口一步 。
2、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在整个大家庭中是唯一的小皇帝,受到特别的宠爱,祖父母对其百依百顺,家长们经常被孩子打但一声不吭,甚至觉得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很有趣 。还有的家长怕孩子在外面吃亏,让孩子主动攻击他人 。
3、吮手指、撩衣服等神经性习惯的养成,主要是幼儿缺少安全感,父母教育不当 。对孩子批评多,表扬少或工作忙经常让幼儿独自在家,还有的是家庭关系不和睦 。
4、语言发展缓慢、口齿不清;除遗传原因外,主要是家长忙于工作、家务、交往,对孩子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 。即使孩子出现语言发展有滞后现象也没有及时带孩子检查矫治,还有一名幼儿好奇,学结巴,家长不以为然,天长日久竟出现口齿不清 。
5、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主要是父母与孩子接触少,交谈的时间不多,没有交往体验,或父母离异由父亲带养 。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