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提前≠性早熟

在老一辈人的印象中,过去的孩子要到13、14岁才开始发育,15、16岁时才会“抽条”,17、18岁才开始缓长 。日前,中华儿科学会发布最新中国儿童成长发育专项调查结果:中国女孩的青春期发育开始年龄平均为9.2岁,比30年前提前了3.3岁 。
那么青春期提前是否就意味着性早熟了呢?青春期提前和性早熟两者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我国女孩青春期比30年前提前3年
日前,中华儿科学会发布最新中国儿童成长发育专项调查结果:中国女孩的青春期发育开始年龄平均为9.2岁,比30年前提前了3.3岁 。据介绍,这项调查是从2003年开始,由中华儿科学会组织开展的,针对中国九个省会城市四万余名中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情况的专项调查 。
专家指出,促使当前儿童发育年龄提前的因素有三种:生长发育的长期加速趋势、环境中类激素污染物的影响和摄入含有性激素的食物或药物 。
环境因素导致青春期提前
罗小平教授指出,青春期提前和性早熟其实是两码事 。如今的孩子青春发育期提前,有多方面原因 。“首先,现在整个社会在进步,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孩子的营养水平、健康状况都很好,青春期提前也是正常现象 。其次,整个大环境的变化也和孩子的青春期发育提前有关 。”
1、气候变暖 。罗小平告诉采访人员,地球变暖不仅对气候环境有影响,也可能对孩子的发育年龄有影响 。“有调查显示,印度青少年虽然营养卫生状况不如西伯利亚的青少年,但青春期发育年龄却偏早 。在对多因素进行分析后,专家认为这应该和气候因素有关 。”
2、环境激素 。现在关于环境中的激素问题探讨比较多,特别是其中一系列类雌激素的化学物质,有可能引起女孩的青春发育提前,对男孩也有影响 。“在严重情况下,这种污染可能导致性早熟或性分化和发育异常 。”
3、文化影响 。罗小平介绍,现在的孩子耳濡目染,对于性方面的资讯接触机会很多,这些视觉、听觉和文化上的熏陶也会刺激到孩子脑内的生殖发育中枢,可能使发育年龄提前 。
正确区分青春期提前和性早熟
【青春期提前≠性早熟】“以前我们总担心家长不关注孩子的性早熟问题,但现在恰恰相反,许多家长只要发现孩子有一点发育倾向,就惊恐万分,甚至在不经由专科医生检查诊断的情况上,随意给孩子使用一些抑制发育的药物,反而带来更多健康问题 。比如现在日渐多发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就有研究认为,其可能和滥用抑制发育的激素类药物有一定关系 。”罗小平指出 。
“其实性早熟和青春期提前是很容易辨别的:性早熟是指女童在8岁前,男童在9岁前呈现第二性征的发育异常性疾病,性早熟的孩子除了青春期发育提前外,往往还伴随加速生长、骨龄超前最终矮身材或其他一系列问题 。而正常青春期发育提前的孩子不过是比过去的同龄孩子发育有所提前,发育过程正常,仍然是健康的 。

罗小平建议,如果女孩子在9岁以后(男孩一般顺延1岁即10岁)开始发育,但已经拥有理想的身高或预期成年身高,骨龄正常,身心健康,检查显示没有其他疾病,家长就不必过多担心,更不要贸然使用药物干预,只需对孩子做好心理疏导和青春期教育就足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