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夏贴适应症耳鼻喉科等


图 夏贴适应症耳鼻喉科等

文章插图
不打针不吃药,儿童能轻松接受冬病夏治敷贴疗法 。
老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最适宜采用冬病夏治敷贴疗法 。(由中医附一供图)
医学指导 李金香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医院针灸科副教授
核心提示
再过几天就要起伏了 。
今年三伏的具体时间是:
7月15日(初伏),7月25日(中伏),8月14日(末伏) 。今天,在省中医附一医院,该院主任医师、教授王孟清正在为前来进行健康咨询的市民做主题授课 。
本报《天天健康》在6月底,曾报道了冬病夏治敷贴疗法的有关注意事项,但最近一段时间,仍接到不少读者的来电、来函咨询:冬病夏治敷贴疗法的医学根据、作用机理是什么?冬病夏治有哪些方法?哪些病症适宜用冬病夏治敷贴疗法?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采访人员再次走访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专家 。
同时,有患者反映每年去医院进行冬病夏治敷贴疗法排队时间长,况且不方便去医院治疗,问能否自行贴敷?应此要求,省中医附一医院特设立了方便患者的新办法,并开通热线咨询电话0731-5600827 。
原理春夏养阳祛冬病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中医理论讲的是阴阳五行,天人一体,祖国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就是说,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 。
一些虚寒性疾病,多半是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明显下降,外邪容易侵入而发病 。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这时,利用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在夏季有随之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运用补虚助阳药或温里散寒药物,天人合击,最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这也是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的原因 。
另一方面,中医认为虚寒疾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夏季治疗则以补肾、健脾、养肺为主要法则,以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性,使功能恢复平衡,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
机理药性输于身以防病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药物完全可从皮肤吸收而发挥治疗作用 。贴敷疗法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既有药物的直接或间接作用,又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 。
贴敷后,中药可通过皮肤的吸收,经脉的循行,直达病所,发挥药物的“归经”作用;或输布于全身,从而使经络疏通,气血流畅,脏腑安和,阴平阳秘 。同时药物贴敷后,穴位受到一定的刺激,通过经络调整也起一定的治疗作用 。再者,贴敷多采用芳香透络,气味俱厚,祛毒拔邪之品,芳香化浊,醒脾透络,而使邪有出路 。此外,贴敷后散出芳香药味,通过鼻窍吸入肺,由肺脏吐故纳新,而使药物的气味随血液循环而输布于全身 。
从现代医药学观点来看,药物贴敷后,透过表皮细胞间隙并经皮肤本身的吸收作用,使之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起到治疗作用 。此外,还可能是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而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从而改善各组织器官的活动,促使机体恢复正常,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
方法选取穴位对症治疗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针刺、艾灸、理疗、按摩、穴位贴敷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 。
临床选用具有温通经络、温肺化痰、散寒祛湿、通行气血、补养阳气、增强体质等作用的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等中药研成细末,取汁调成膏状,根据病情选取不同的穴位,以治疗不同的疾病 。如贴敷天突、膻中、肺俞等穴位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贴敷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治疗胃痛;贴敷颊车、风池等穴治疗面瘫等均获满意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