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臣子能顶撞皇帝,而清朝的臣子却不敢,只因少了底气

在古代的封建制度中,天子代表天授之,代天行使权力,因此又被尊称九五之尊,因此在地位与权柄上,达到了社会的巅峰,统治着整个国家,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因此古代中英雄豪杰,或者奸臣贼子莫不是,都想坐上那个皇位 。

明朝的臣子能顶撞皇帝,而清朝的臣子却不敢,只因少了底气

文章插图
【明朝的臣子能顶撞皇帝,而清朝的臣子却不敢,只因少了底气】当然,这也许是很多人的固有观念,在历史上除了少数几位皇帝,大多数皇帝过得并不轻松,虽然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与后宫三千佳丽,但并没有想象中的自由,就像皇帝单自己一人,也不能把整个江山治理好,因此需要一帮为其做事的臣子,这样权力就被分薄了,虽然主导权大多情况,还在皇帝手里,但许多事情便受到摄制 。
但依旧不改皇帝的地位和尊贵,例如皇帝开口叫金口玉言,皇帝说话敢于顶撞者,都没有好下场 。那么问题来了,有人问为何,历史上最后两个皇朝,明朝与清朝的皇帝区别如此大,明朝的臣子能直接顶撞皇帝,而清朝的臣子面对皇帝,只能期期艾艾 。
明朝的臣子能顶撞皇帝,而清朝的臣子却不敢,只因少了底气

文章插图
其实,最主要的是与制度有关,明朝的建立之初,是朱元璋当政,因为是平民出身,有许多东西不懂,他怕官员们欺上瞒下,导致初立之国腐败,许多事情都是亲力亲为,但之后的皇帝有了条件,且没有朱元璋的勤劳,又将废除的内阁等职务恢复,形成了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情况 。
经过岁月的累积,文官们形成文官集团,关系盘根错节,党派林立,掌握了朝堂中诸多重要的职位,造成尾大不掉的情况,某些时候还能左右皇帝的意见 。明朝中后期,又因土木堡之变,让武勋贵族失势,文官的势力更是一时无两 。
明朝的臣子能顶撞皇帝,而清朝的臣子却不敢,只因少了底气

文章插图
并且明朝效仿唐初之风,有一定的言论自由,并且朝廷的体制中有言官,最关键的是不能因为言论杀言官,这不就是等于免死金牌,因此也让言官们,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体系,且归属于文官集团,因此导致明朝的皇帝处处受制,明朝的臣子敢死谏,敢顶撞皇帝,最主要原因,让明朝的皇帝不敢太过荒唐,不然便有被逼退位的可能 。
因此明朝的皇帝后期,只能用官宦来制衡文官,因此发生过许多内乱,空耗国力,导致后来的灭亡,当然这是题外话 。反观清朝是虽然是继承了,明朝的制度基础,但因为满人与汉人不同,同时反思明朝灭亡的原因,有些制度并未采用 。
明朝的臣子能顶撞皇帝,而清朝的臣子却不敢,只因少了底气

文章插图
虽说清朝入关后,为了平息民怨,做过许多方面的让步,例如科举录取上,因此汉人入朝为官的人不在少数,但朝廷对汉人并不太信任,对满人来说只是“工具人”,并未掌握太大的权力,随时可以被舍弃,而核心权力都在自己人手中,兼之满人的习俗观念,面对上位者,会把自己摆在低人一等的位置 。
满人皇室掌握有独属于自己的八旗军队,清朝入关成功,八旗军功不可没,可见这支军队的力量,且八旗子弟对皇室非常忠心,同时也是清朝皇帝硬气的原因,因此清朝的官员没有能力,也没有这个胆量,去死谏顶撞皇帝,所以两相对比,才会感觉两朝官员反差之大 。
叫板皇帝需要底气,明朝的皇帝给了,而清朝的皇帝没有给,仅此而已 。
诚征优秀稿件:投稿指南
相关推荐: 明朝最终是,灭亡在清朝手中,并非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