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亲子教育 父母与孩子谁更叛逆( 二 )


对我的话,父母总认为是狡辩、找借口,全是错的,全都需要改正,需要教育,需要批判 。
父母除了给我塞好吃的,就是没完没了地问学习怎么样了 。
总是板着个脸,给我讲大道理 。大道理,不用他们讲我也懂 。
我根本就不知道父亲整天到底在忙些什么,其实我也不想知道,我们之间已经很陌生了,仿佛他不是我的父亲,我也不是他的儿子,不见面才好呢,省得又挨一顿臭骂 。
亲子关系重于知识灌输
育儿专家接触过许多家庭,这些家庭亲子之间的关系十分糟糕,子女和父母之间基本就没有什么心灵的交流,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的教育是无效的 。他说,只有在建立了良好亲子关系的前提下,家庭教育才会发挥作用 。亲子网
家长怎样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呢?育儿专家认为,有两个关键点:
一是确立边界 。做父母的关心孩子,做教师的爱学生,都有自己的边界 。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必须孩子
(学生)自己去面对去解决的 。
二是确定程度 。爱不是越多越好 。过多地给予孩子爱,就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父母自己的情感需要,结果是剥夺了孩子的成长机会,孩子难以获得社会化的机会,造成社会适应功能的严重缺陷 。

育儿专家说,父母同样受到文化、家族力量的影响 。在孩子面前,父母首先要做的,是重新审视自己 。
自然界普遍存在一种“印刻效应”,刚睁眼的小鸭会把孵蛋的母鸡看作妈妈,长大的鱼会游回它的出生地去产卵 。人类在幼年时期,双亲与环境对其身心体验产生的影响很像这种“印刻效应” 。
育儿专家说,一位女性曾告诉他,小时候非常痛恨母亲因为烦心的事打她出气,曾经发誓为人母时决不动手 。不想世事难料,她的女儿依旧成了她的替罪羔羊 。看到女儿泪眼汪汪、胆战心惊的样子,她感觉到真是造化弄人 。“记住,你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可能来源于你对儿时经历的反刍 。”
家庭塑造人的力量,远大于人们的想象 。家庭教育可能包含一些传统、习俗的东西,也有一些家庭规则 。这些规则反映双亲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
家庭常常也在伤害人,我们儿时耳濡目染的陈规陋习,在尘封多年之后,就像潘多拉盒子里的魔鬼,会一个一个争先恐后地跑出来 。
可以不夸张地说,一个人的品行问题、心理问题、社会适应问题主要植根于家庭教育,而非社会之责 。例如,喜欢把爱作为砝码来使孩子臣服就范,孩子就学不会怎么去爱和被爱;不能变换角色平等地和孩子相处,孩子就无法学到怎么与社会相处;以为批评和大棒就能给孩子一个好品质,恰恰给予孩子的是精神和肉体都备受折磨的自卑和自贬 。

不要自认为比孩子高明
育儿专家说,教育孩子之难,难在双亲自己是否人格完整,是否乐于宽容与变通 。要把孩子教育好,首先父母自身必须成为一个好的模范,不然,受苦的永远是下一代 。
家长不要自认为比孩子高明多少,其实随着孩子的成长,很多新知家长是不了解的,还需要虚心向孩子请教 。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社会进步主要靠知识与信息传递,而不是靠经验传递,成年人的优势远不及孩子 。
试想,孩子在某些方面比大人知道得多,并形成了许多成年人不具备的观念时,如果家长不懂得平等和尊重,而只是一味强制,两代人之间怎么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