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积液是怎么引起的?有哪些症状?如何预防?

相信很多女性对盆腔积液不是很了解,什么是盆腔积液?盆腔积液分为哪几种?是什么原因引发女性盆腔积液?日常生活中要如何预防盆腔积液呢?一起来看看吧 。有多少姑娘看到 B 超单子上的「盆腔积液」后瘫倒在医院门口?
又有多少姑娘明明没有一点儿症状,却因为「盆腔积液」硬生生吃了半年的药,到头来这积液却仍然存在?

盆腔积液是怎么引起的?有哪些症状?如何预防?

文章插图
但是,也有人根本不把盆腔积液当回事 。
之所以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主要是因为对盆腔积液的认识不够准确 。
接下来步入正题 。在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下盆腔积液相关的知识 。
1简述
盆腔内有残留的液体被称为“盆腔积液” 。当子宫内膜出现炎症时,肿胀的细胞就会分泌出粘稠的液体,这些液体容易被附近的细胞组织包裹,形成囊块 。如果不采取治疗,这些肿胀的囊块就会越来越大,若是大到药物无法治疗就必须通过手术切除 。
一般情况下,盆腔积液可以根除 。
2分类
根据病理因素划分,盆腔积液可分为生理性盆腔积液和病理性盆腔积液 。先看前者,女性排卵后期和怀孕早期出现的盆腔积液症状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干预治疗,可自然痊愈 。再来看后者,如果因为盆腔炎症造成的盆腔积液,需要借助药物甚至手术予以治疗 。临床上,一般有两种原因会造成盆腔发炎 。
其一是盆炎附件炎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二是结核火肿瘤引起 。
生理性盆腔积液是指正常的盆腔积液,不需要治疗 。
人体的盆腔、腹腔并不是干巴巴的一块「土地」,腹膜、大网膜、肠管等都会分泌一些液体,这些液体通常起到润滑和保护盆腹腔器官和组织的作用 。
站立时,盆腔在人体内的相对位置较低,这些分泌的液体会积存在盆腔里 。
女性排卵期以后或者月经期以及月经刚结束的几天,因为卵泡液排出或少量经血逆流到盆腔,也容易发现少量的盆腔积液 。
盆腔积液可通过 B 超检查观察到,如果积液的深度小于 3 cm,没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通常是不需要处理的 。
那如果稍微多于 3 cm 呢?
这需要结合患者的月经期、排卵期、有无腹痛、腹胀等情况来判断是不是病理性盆腔积液 。
上面提到,排卵期、月经期或者月经刚结束的时候,积液可能会略有增多,但如果没有其他任何异常,即使稍微多于 3 cm 也不必大惊小怪 。
盆腔积液是怎么引起的?有哪些症状?如何预防?

文章插图
引发盆腔积液的原因
医源性感染:有些女性在人工流产或引产时,贪图便宜选择不正规的医院进行手术,由于有些不正规医院对手术设备消毒不严格,从而容易引起医源性感染,进而导致盆腔积液 。
不注意个人卫生:月经来潮时,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使用不洁卫生棉、卫生纸或在月经期进行性生活,给细菌提供了良好机会,容易引发盆腔炎,通常会产生一些炎性液体 。
妇科炎症:如果有慢性感染病灶,可能是卵巢、输卵管盆腔内的炎症引起的盆腔积液 。除此之外,也有少数会因为结核或者肿瘤以及宫外孕破裂、黄体破裂、盆腔脓肿、巧克力囊肿或卵巢癌而引起盆腔积液 。
盆腔积液的症状表现
下腹坠胀、小腹一侧或两侧疼痛:慢性炎症可能造成体内器官和体腔壁发生粘连及盆腔充血,导致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部酸痛 。这种感觉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重 。
抵抗力下降:盆腔积液引起的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能低热、乏力 。患病时间较长的患者,部分可能出现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情况 。患者抵抗力差时,盆腔积液容易急性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