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跟上孩子的发展变化,了解孩子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的变化,理解孩子的欢乐和苦恼,这是保持童心,缩短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心灵接近、心理相通的基础 。
再次,要经常回忆自己的童年 。
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妙的童年 。
可人一做了父母,往往就把自己的童年给忘了,一味以成人的心情要求孩子 。如果家长能经常回忆自己的童年,“将心比心”,遇到问题替孩子设身处地想想,就容易理解孩子的心情,对孩子的教育方法自然也会改变 。
比如孩子正跳皮筋跳得来劲,家长非得让孩子马上回家,孩子的嘴就会撅得老高老高 。为什么?因为她刚跳完,应该给别人抻皮筋了,这时候走开,小朋友就会对她不满 。假如好容易等到该她跳了,而家长把她叫回家,她心里也会不满 。如果家长理解孩子的这种心情,说,再玩几分钟就回家,孩子有了思想准备,“告一段落”后自觉不玩,心里的不平衡也就得到解决 。
做家长的不要忘了自己的童年:拍洋画、弹球、打弹弓、跳皮筋、跳房子、下老虎棋、吹泡泡、过家家,都曾使我们迷恋过;骑马打仗、打雪仗、藏猫猫,也曾使我们激动过,如果这些我们能回忆一下,对于理解孩子,正确引导孩子都是大有好处的 。
没有理解就没有真正的爱 。不理解孩子,家长对孩子的爱反而会使孩子反感,其要害是家长脱离了孩子的实际,强人所难,甚至把孩子当成执行自己意志的工具 。相反,站到孩子的立场上以孩子的目光看待自己的要求,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与孩子同喜、同忧、同乐,心理相通,情感交融,这样才能爱得准,爱得深,爱得正当 。
当然,理解不是目的,而是教育的起点 。理解代替不了教育,但没有理解往往也很难教育 。有些孩子和家长情绪对立,往往是家长不理解孩子,简单粗暴教育孩子造成的 。理解就是为了避免这样的做法,变简单粗暴为耐心诱导,变单纯禁堵为积极疏导 。
最后,要看到社会的变化 。
有些家长说,我有童心,我经常拿我小时候的情况与现在的孩子比,可越比越麻烦,与孩子的代沟越深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机械对比造成的 。家长要有童心,但不能只是自己儿童时代的童心,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社会,要看到时代前进了,社会发展了,现代孩子的兴趣、爱好与我们童年有了很大差别 。孩子的生活条件改善了,智力开发早了,信息广泛了,思想解放了,观念也改变了 。
家长如果看不到这些,就会造成与孩子的隔阂 。所以我们说的保持童心,还不完全是指家长自己童年时的童心,而是现代儿童的童心 。这就要求家长时时研究社会变化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不能以旧的观念看待新一代的孩子 。
【保留一颗童心去理解孩子】
- 藏在琥珀里的一颗眼泪
- 儿童心理健康的10项留意
- 父母如何以童心理解孩子
- 儿童心理健康几个主要标志
- 儿童心理健康 须具备六大品质
- 如何及早发现儿童心理障碍
- 每一滴雨就是一颗希望的种子
- 解读被忽略的儿童心理秘密
- 儿童心理健康12个禁忌
- 下一次爱,我想有所保留